根据2025年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党性分析活动方案要求,我紧扣在省委党校为期2个月的集中学习成果,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国之大者”、对照岗位职责,重点围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纪律规矩、作风建设、勤政廉政、责任担当等六个方面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现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理论武装的“穿透性”不足,学用转化存在“温差”。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虽能完成规定动作,但存在“三个不够”:一是系统性不够,对“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把握停留在字面理解,未能结合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研讨;二是实践性不够,在“以学铸魂”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路径思考不深,如在推动本地产业升级时,未充分运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政治判断力不够,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态(如网络“低级红”“高级黑”)敏感性不足,在处置一起基层舆情时,未能从“两个维护”高度及时纠偏。
(二)宗旨意识方面:群众路线的“接地气”不够,服务效能存在“落差”。 虽长期分管民生领域,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能力需强化:一是调研深度不足,2025年上半年4次基层调研中,3次选择“典型村”“示范社区”,对城乡接合部“问题村”的蹲点调研仅1次,导致制定的“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与群众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二是诉求响应滞后,对12345热线反映的“社区充电桩不足”问题,以“财政紧张”为由延缓3个月推进,暴露出“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办”的意识弱化;三是共富思维欠缺,在推动“强村公司”试点中,更多关注集体经济增长,对低收入群体“嵌入式”参与机制设计不足,未能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三)纪律规矩方面:自我约束的“严度”不够,抓早抓小存在“偏差”。 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在“细节”和“责任”上有短板:一是“八小时外”警惕性松懈,参加同学聚会时,对个别企业主“顺道接送”的行为未坚决拒绝,存在“小错无妨”的侥幸心理;二是“一岗双责”落实不严,对分管部门2名干部“上班时间网购”“会议期间刷短视频”等问题,仅口头提醒未通报批评,认为“大错不犯就行”,导致部门作风考核在季度排名中下滑2位;三是制度执行“灵活性”过当,在项目审批中,为赶进度对某企业“先建后补”手续未严格把关,虽最终未出问题,但违反了“程序正义”原则。
(四)作风建设方面:担当作为的“锐度”不够,攻坚破难存在“时差”。 面对2025年经济复苏压力和改革攻坚任务,存在“三多三少”:一是“按部就班”多,“创新突破”少,在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中,照搬上级方案未结合本地产业特点细化,导致企业满意度低于预期;二是“回避矛盾”多,“动真碰硬”少,对历史遗留的“烂尾楼”问题,以“涉及多方利益”为由搁置半年,直到市委督查组介入才启动化解;三是“重留痕”多,“重实效”少,在“民生实事”推进中,过度要求“周报表、月简报”,基层反映“填表格时间比干实事多”。
(五)勤政廉政方面:廉洁防线的“厚度”不够,慎微慎初存在“误差”。 虽无重大廉洁问题,但“微风险”需警惕:一是“亲清”关系把握欠精准,与招商企业交往中,接受过“定制版地方特产”(价值500元),认为“非现金不算问题”,未严格执行“零接触”要求;二是“过紧日子”思想松动,在公务接待中,对“超标1人陪餐”“菜品稍显丰富”等问题未当场纠正,认为“惯例如此”;三是家风教育“宽松软”,对家属“参与朋友投资咨询”行为未及时提醒,存在“家属事务不干预”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