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界朋友: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商2025年全市旅游发展大计。当前,全球旅游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以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征的新趋势加速演进,我国旅游业也迎来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刻把握旅游发展的时代机遇与使命担当
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业呈现”加速复苏、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75亿元,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天府旅游特色县2个。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比,仍存在产品供给不够多元、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等短板。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建设现代化强市注入强劲动能。
(一)从国家战略看,文旅融合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如**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文旅融合,我们既能让文化”活起来”,又能让旅游”强起来”,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从消费升级看,全域旅游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人民群众旅游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需求日益增长。去年,我市乡村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25%,民宿经济收入突破50亿元,这充分说明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已成为消费新热点。我们必须顺应趋势,加快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格局。
(三)从区域竞争看,创新驱动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抓手。当前,各地文旅竞争已从资源比拼转向创新比拼。福建通过数智化赋能红色旅游,开发VR体验项目,使游客满意度提升30%;湖南以”文旅+科技”打造沉浸式演艺,带动景区二次消费增长40%。我们必须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多维度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精准发力。我们要紧扣”文旅融合、全域发展”主线,从产品创新、基础设施、营销推广三大领域突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体系。
(一)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产品体系。一是激活文化基因:实施”文化遗产活化工程”,对*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借鉴*州”农牧+旅游”模式,推出”非遗工坊体验游””传统节日民俗游”等产品,让文化遗产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旅游资源。二是创新红色旅游。依托*,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色段,开发”重走长征路”沉浸式研学线路。运用VR、AR技术复现历史场景,如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通过数字创意设计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建设*,推出温泉疗愈、森林康养等产品;举办*,开发徒步、骑行等户外旅游线路;依托*,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一是构建快进慢游网络。加快推进*建设,开通景区直通车、旅游专列,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借鉴溧阳”1号公路”经验,打造串联景区、乡村的景观公路,实现”路景融合、移步换景”。二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搭建”*”,整合景区预约、智能导览、在线支付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全市”。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推广”刷脸入园””无人配送”等智能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便捷度。三是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在重点景区、交通枢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便民服务。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
(三)强化品牌营销,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一是塑造品牌形象。以”*”为统领,设计特色IP形象,制作高质量宣传片。借鉴湖南”锦绣潇湘”品牌建设经验,推出”四季有节、月月有活动”的文旅节庆,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形成持续的品牌热度。二是创新营销方式。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培育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旅游达人。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精准推送旅游产品。借鉴福建”数智化营销”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讲好本地故事,提升品牌传播力。三是拓展客源市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地合作,开通旅游专列、包机。举办”*”,邀请国内外旅行商、媒体记者实地考察。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三、凝聚共识,携手推进产业升级新征程
产业升级的蓝图已经绘就,专家赋能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力量,携手推进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专家、同仁,专家赋能产业升级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产业升级实践,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企业要主动加强与专家的合作,虚心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专家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专家赋能为突破口,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奋力开创产业升级新局面。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