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始终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五式”分类联管工作法,靶向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四大行动”,推动党员教育系统化、党员管理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
在职党员“先锋式激励”。 探索建设“红山茶·学习基地”,开展在职党员干部“提质增效”专题培训,通过省、市业务培训专题讲、区委组织部系统讲、各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重点讲的形式,围绕政治能力、作风建设、应急管理等主题,系统性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党性教育、集中研学、专题授课。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等活动为依托,聚焦基层党建、经济发展、为民服务等群众关切的重难点问题,采取党员提诺、组织审诺、公开亮诺等方式,鼓励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形成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推行**先锋红旗党支部、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先进带后进”结对共建机制,组织35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其中,开展理论宣讲、爱心义诊、慰问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人次,结对帮助281个党支部实现晋位升级。
退休党员“服务式引领”。 建立“**帮困在**”党员联户、结对帮扶机制,为长期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建档,及时掌握突发疾病或事故致困党员情况,跟进疾病报销、临时救助等政策帮扶,每年度列支党费用于元旦春节、“七一”走访慰问老党员。剖析“银发”党员的年龄分布及健康状况、特长等,灵活设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形式及内容,组织开展“**银发助力+”系列活动、举办“有种生活叫**”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激发老党员“引领发展建新功”内生动力和积极性。依托社区“能人召集”“老书记工作室”等工作,成立“天祥巧娘编织队”“龙江编辑队”等“**银雁”特色志愿服务队12支,引领退休党员积极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为聚力攻坚北京路等重点工作建言献策,协助处理噪音扰民、邻里矛盾、物业管理等事项。
流动党员“跟踪式管理”。 创新开展**区“筑巢暖流”行动,健全流动党员“寻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选派340余名流动党员联络员做好流动党员去向登记、双向对接联系、活动参与提醒等工作,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流密集的商圈等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点)88个,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居住证办理、社保转移、政策咨询等服务。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探索面向流出党员及其家属“拓展服务”,帮助解决流出党员孩子学习辅导、老人生活帮扶、家人折扣就餐等问题20余项。充分发挥流入党员信息渠道广、工作经验多的优势,以线上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流入党员对区域发展“金点子”300余条,不断提高流入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聚焦流出党员思路开阔、心系家乡等特点,及时交互家乡发展、重点项目、政策支持等信息,吸引57名流出党员纳入本土后备人才库。
新就业群体党员“关怀式凝聚”。 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及日常需求,分S、A、B、C四类搭建“蜂享驿站”服务阵地,打造“1+8+N”暖“新”服务阵地集群。通过多级联席会议机制和网格走访,动员人社、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党员组建成立“暖新帮帮团”,为“新新”群体以点单式提供创新创业、法律援助、政务服务进楼进企、入党入会等特色服务,有效解决了子女暑期“看护难”、缺乏职业规划等584项具体问题。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员代培机制,在12个街道全覆盖成立新业态工作党支部,具体负责做好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以服务兑换等形式,组织发动新就业党员融入基层治理、参与对企服务,组建“蜂行侠”“食品安全监督员”等17支志愿服务队,推动外卖骑手党员作为“红色探头”,发挥走街串巷、遍布城市角落的优势,更好地融入基层治理。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