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社会工作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重要指示及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在基层治理领域精耕细作,通过聚焦质效提升、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专业队伍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靶向提升质效,铸牢党建引领“强基础”

(一)绘就治理“全景图”,延伸服务触角。 深化党支部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加强“一小区一支部一阵地”建设,构建“居民小区建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党员任楼栋长”的组织构架,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联合县委党校在合德镇朝阳社区、虹亚社区打造基层治理现场教学点。同时,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充分调动辖区党员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方协同、精准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打出治理“组合拳”,激活全盘棋局。 坚持以“红色服务站”为核心牵引,统筹推进“村居好人榜、小院议事会、小巷普法角、邻里义工队、后街小舞台、服务‘云小二’”等六大特色服务场景建设。同时,聚焦“一台文艺汇演、一部专题片、一场巡回报告、一本工作剪影、一次现场会、一份调研报告、一套工作法、一个总结会”等八个关键方面,全力塑造具有XX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擦亮治理“金招牌”,破解治理难题。 深化“三清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处置闭环。秉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落实以矛盾排查“户户清”、初信初访“周周清”、积案攻坚“件件清”为核心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清”工作机制。做到底数清晰、情况明确,且做到动态更新,实行日交办、周会办、全流程跟踪,全力减少存量矛盾、控制新增矛盾、防范矛盾恶化。

二、释放创新活力,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一)直播提效,畅通社区服务“智慧动脉”。 为拓宽民意征集渠道,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在黄沙港镇黄沙港社区和特庸镇王村开展“社区书记直播间”。利用社区现有直播间,搭建“线上议事厅”、“线上普法课堂”等新场景,让“社区书记直播间”成为政策宣传的新窗口、便民服务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回应关切的新途径。

(二)智慧赋能,搭建便民法治“高速通道”。 按照“大型所建品牌”和“中小型所创特色、强功能”的要求,梯次高效推进司法所分类建设。目前共建成4个大型所、7个中型所,其中以服务园区产业为主的XX港司法所,融入了法院的微法庭功能,设置了远程视频公证、远程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执法监督和合法性审查等功能。同时,根据自身特点打造村驿站、镇分站、县总站,建立“三级一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打造了250余个“援法议事·枫桥驿站”阵地,紧盯基层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化解基层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打造“暖心驿站”,拓展基层服务“前沿阵地”。 深化党建品牌建设,通过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建阵地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打造33个“暖心驿站”、5个“小哥友好社区”,并重点建设6家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锻造专业铁军,提升基层治理“硬实力”

(一)优化结构,铸牢人才队伍“根基”。 持续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完善“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为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开辟清晰路径。加大社区工作者招聘力度,不断充实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力量。

(二)精心培育,打造“社区规划师”方阵。 从具有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背景,且熟悉当地社区情况的人员中,选出“社区规划师”,吸纳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社区规划师”补充力量,参与社区规划项目的意见征集和实施监督,利用“小院议事会”等平台,定期组织“社区规划师”议事,共同讨论社区发展规划。

(三)多元服务,提升治理服务“效能”。 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品牌,试点推行“多员融合”志愿服务机制,开展文化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打造“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县级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县直10支志愿服务队每月进社区开展志愿大篷车主题活动,传播正能量,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睦邻和谐发展,为建设美丽和谐新XX凝聚强大合力。

四、巩固治理成果,构建长效发展“大格局”

(一)完善评估体系,保障治理成效持久。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成效评估机制,从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矛盾纠纷化解率等多个维度,对各项治理举措进行量化考核。定期组织社区居民、相关单位开展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治理策略,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持续高效推进,治理成果得以稳固。

(二)强化经验推广,扩大示范辐射效应。 深入总结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与特色做法,如“三清模式”“社区书记直播间”等典型案例,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分享会、制作宣传资料、开展线上推广等形式,向全县乃至更大范围推广。鼓励其他社区、乡镇借鉴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应用,以点带面提升全县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治理常态长效。 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和工作方法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例如,完善“小院议事会”“小巷普法角”等特色服务场景的运行制度,明确参与主体、议事流程、责任分工等内容,确保这些服务场景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持续动力。

五、深化融合发展,开创基层治理“好局面”

(一)促进“党建+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黄沙港镇为例,依托当地渔业资源,党组织引领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党员带头发展特色养殖、海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实现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二)推进“党建+文化”融合,厚植治理底蕴。 挖掘XX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如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等,将党建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文化节、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文化凝聚人心,为基层治理注入精神动力。

(三)加强“党建+生态”融合,打造美丽家园。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环保宣传、植树造林、河道清理等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在社区、乡村制定生态环保村规民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生态保护优势,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XX,提升基层治理的品质和内涵。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