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要方面,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xx 镇委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调研等方式对辖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摸底,调研情况具体如下:
(二)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效性。 一方面实现教育途径的多样性。针对流动党员中学习难、时间统一难的情况,建立流动党员 微信群 ,实时上 传学习 资料、影像资料等,方便流动党员学习。同时也借助远程教育、 党建云 平台等灵活方式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好我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在流动党员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利用好“ 5G + VR ”“打卡 xx 红”等多平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xx 镇组织流动党员到 xx 县 党支部成立旧址林氏试馆参观,进行现场教学; xx 镇组织流动党员到 xx 镇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纪律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流动党员爱党爱岗、奉献在饶。另一方面把握教育开展的时机性。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较集中的时机,如逢年过节、换届选举等时机组织他们开展组织生活进行补课。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与“一起学党纪·粤学粤精彩”活动,为流动党员发放党纪教育学习书籍,通过在沿海渔船上、榕树下多种形式举办宣讲活动。 xx 镇党委向流动党员发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封信,号召工作在 xx 镇不同 岗位上的广大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党纪学习教育。 Xx 镇积极动员返乡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
(三)创新机制载体,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融合性。 为帮助流动党员发挥旗帜作用,最大化发挥出他们的先进性, xx 县积极搭建平台,为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有效途径。 一是 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xx 年组织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佩戴党员徽章,在家门口悬挂党员之家名牌,引导流动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xx 年组织开展“双报到”。 xx 组织 50 余名流动党员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零距离”联系服务当地群众。 二是 强化队伍管理。结合“三类党员”排查工作,对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严格考评,对不参加组织生活和党纪学习教育的流动党员,按规定进行批评教育,做好“三类党员”处置工作。共排查三类党员 xx 人, 作出 组织处置 xx 人。 三是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将流动党员纳入党内关怀范围,积极帮助流动党员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无穷党支部配合县总工会、县 人社局 举办“传承文化 粽 香传情”主题庆端午活动,为企业 xx 名外来务工党员发放 xx 个 粽子,营造端午节日气氛和传递节日祝福;好味来党支部为福建籍党员提供家庭式住宿条件,并协助联系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他们得以家庭团聚。通过帮扶工作促进组织找党员向党员主动找组织的逐步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
三、存在困难
(一)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 大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也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加之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不固定。因党员 缺乏找 组织的主动性,党组织找党员的办法少,导致能以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 流动党员流动频繁,流出地党组织未能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情况,且学习教育时间不能固定,难以集中上课、统一培训。外出党员也因远离党组织,流动时间长,没有及时参加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三)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 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跟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不高,对开展的党组织活动不热心、不支持;另一方面党组织缺少激发流动党员潜能的办法和措施,没有主动为流动党员施展才能营造环境、构筑平台,致使流动党员的优势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各基层党组织抓好对流动党员的行前和返乡培训,有重点地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也可以采取邮寄学习资料、电联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强化管理,提升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一要 明确专人管理,有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应确定专人对接流动党员,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并建立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流动党员信息库。 二要 转接关系管理,党组织对工作地与居住地明确且所在地已建立党组织的流动党员要及时进行组织关系转接,确保流动党员“应转尽转、应接近接”。
(三)严格处置,保持流动党员的队伍先进纯洁。 在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的基础上,各党组织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对流动党员中的“三类党员”进行处置,切实维护流动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