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写作要做到虚实结合

材料写作要做到虚实结合-文库集
材料写作要做到虚实结合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大多数材料都有虚、 实两部分 内容,虚是精神、意义、方针、导向,实是目标、现状、问题、举措,好的材料既要两者兼具,又要两者结合。

一、虚与实的分寸

虚实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统一。一篇材料满篇皆“虚”,就显得不接地气,成了“空对空”;如果全写“实”,则会显得没有高度,成了“流水账”。具体几分虚几分实,要根据实际灵活变通。

一看材料类型 。大会报告通常具有全局性,注重传达精神、指引方向,务虚内容 占比较 大。实施方案对某领域工作有指导作用,同时需具备可操作性,务实内容 占比较 大。调研报告指向性较强,一般侧重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反映某个具体现象,应尽可能写实。

看机关 层级。 层级越 高,越侧重顶层设计,材料中务虚内容越多; 层级越 低,越注重实际操作执行,应更偏向务实。以工作方案为例,国家级、省级行文需综合 考量 全国全省各地情况,左右权衡、求同存异、明确导向,因此必须先务虚后务实,且务实部分通常为宏观导向性政策;地市、区县级行文则应结合本地实际,将宏观政策分解为具体举措,以便于推动落实,而不是“上下一般粗”,照搬上级文件。

看应用 场景。 同一类型材料,在不同场景应有不同的虚实组合。如针对某项工作召开动员会、部署会、联席会等大范围会议,领导讲话侧重于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阐明工作意义和重要性,其他参会人员发言侧重于表态,务虚成分居多。如召开该项工作的专题分析会、推动会,则无论领导讲话还是交流发言,大谈意义或只是表态显然不合适,应将重点放在问题、措施、建议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