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利用一天时间,深入 ** 县的乡镇、社区和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实地调研,看了一些地方,也听取了大家的情况介绍。刚才,又听取了 ** 县的工作汇报和几位同志的发言,大家谈得都很好,既讲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很有针对性。总的来看,今年以来, ** 县委、县政府能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稳增长、惠民生、守底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态势是好的,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也是好的。市委对 ** 县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当前 ** 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当前正值十月中下旬,第四季度已经过去了一部分,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决战决胜全年的冲刺阶段。希望 ** 县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增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县作为全市的重要板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关系到全市的整体水平。从调研和汇报中我们看到, ** 县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基础、有亮点,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第一,要以更大力度抓产业、强支撑。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基所在。 ** 县的葡萄酒、中药材、无人机等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特色但 “特”的优势还不够突出,“强”的龙头还不够有力。要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把产业项目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一是 要做强葡萄酒产业。 ** 县的葡萄酒产业有历史、有品牌,这是宝贵的财富。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像 “ ** 葡萄酒庄 ”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推进“ ** 葡萄酒城 ”和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让 ** 葡萄酒不仅能 “叫得响”,更能“卖得好”。 二是 要做优中药材产业。 ** 县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像天麻、艾草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高标准建设好 “ ** 中药材科技产业园 ”等平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通过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稳定增收,让“小药材”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三是 要做新无人机等新兴产业。 “ ** 无人机生产线 ”、“ ** 航空智能科技装备产业园 ”等项目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 ** 县实现 “换道超车”的潜力所在。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同时,要积极谋划布局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长远发展积蓄动能。
第二,要以更快节奏抓项目、扩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数据上看, ** 县近几年的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 2022 年和 2023 年 1 至 11 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达到了 19 . 3 %这充分说明我们抓项目的力度是大的。进入 2025 年,我们必须延续这种良好势头。四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也是决定全年投资目标能否完成的冲刺期。 一是 要全力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对于已经开工的 160 多个重点项目,要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特别是像 “ ** 高级中学 ”、“ ** 康养产业园 ”、“新建县医院”等一批重大民生和产业项目直接关系群众福祉和发展后劲,必须确保按期建成、早日投用。 二是 要着力破解要素制约。要主动靠前服务,针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用地、融资、审批等难题,建立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市县联动,现场办公,打通堵点、解决难点。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在 ** 县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三是 要精心谋划储备新项目。要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再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 2023 年我们谋划了总投资超过 620 亿元的 184 个项目,这个工作要持续做下去,形成 “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以更实举措抓联结、惠民生。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在抓产业、上项目的同时,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刚才在 ** 镇 ** 社区调研时,我了解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比如,在发展葡萄酒和中药材产业时,要积极推广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劳务用工等多种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融入到产业链的大市场中,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要依托 ** 县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要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和强县的有机统一,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民生福祉的底色更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