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院医德医风有关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传达学习上级督查通报精神,总结我院前一阶段集中整治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剖析典型案例,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 ** 同志传达了市、县两级卫健系统关于医德医风问题的督查通报,并对我院的自查自纠情况作了汇报,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下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深刻警醒,充分认识医德医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医德医风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灵魂,是衡量一家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度的根本标尺。人民群众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不仅要求我们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求我们怀有高尚的德行。近期,全国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集中整治工作,这既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净化,也是对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党性、品行和操守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 “软任务”,而是必须抓紧抓好的“硬骨头”,是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从上级通报的情况来看,一些医疗机构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系统性排查近 6 万名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就发现了各类问题高达 5847 条。这些问题形形色色,暴露出我们在管理和执行层面存在的短板。综合多份督查报告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 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缺乏耐心,沟通技巧欠缺,导致 “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二是 少数人员纪律观念松弛,存在违规收受 “红包”、礼品、回扣等现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在药品、耗材、检查设备采购中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底线问题。 三是 过度诊疗、过度检查、滥用抗菌药物等医疗乱象依然存在,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据一份专项督查报告显示,仅通过病历鉴定就发现各类不规范问题 122 个,其中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缺陷的问题尤为突出。 四是 部分科室管理缺位,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医德医风考评机制不完善,教育形式单一,没有真正做到与绩效、晋升、评优等硬性指标挂钩,导致监管威慑力不足。
对照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刀刃向内,深刻反思。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院上下闻令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院领导班子为核心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动员和深入自查,全院共梳理出问题清单 35 项,目前已完成整改 31 项,建立了销号制度。在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切实的提升。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三季度,我院门诊患者满意度达到了 92 . 5 %,住院患者满意度为 91 . 5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 88 . 7 %和 89 . 1 %,分别提升了 3 . 8 和 2 . 4 个百分点。尤其是在 “医护人员沟通”和“诊疗过程解释”这两个维度上,患者评分的提升幅度超过了 5 %。这些数据背后,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个别窗口科室服务流程仍有优化空间,高峰时段患者等待时间较长;少数医务人员对 “九项准则”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未能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院感控制、病历书写规范、合理用药等细节管理上,我们对照先进标准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哪怕只是个例,一旦发生,损害的将是整个医院的声誉。因此,全院上下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职业警觉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医德医风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将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