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首都北京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全会公报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安全体系、怎样建设国家安全体系”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局上下必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认识到,全会专题研究并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前沿阵地和关键一环。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的战略考量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要在于学深悟透,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战略意图。这次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十五五”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其作出的战略部署,事关长远、影响全局。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问题,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对应急管理工作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定位和职责使命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具体业务角度看待工作;现在,必须自觉地将每一项工作都置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守的是底线,更是国泰民安的根基。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时代新要求。 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这标志着我们的工作理念正从传统的“应急管理”向现代的“公共安全治理”深刻转型。“管理”侧重于应对和处置,是被动的、补救性的;而“治理”则强调源头防控、系统应对、社会共治,是主动的、预防性的。全会提出的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能再仅仅满足于“不出事”,而是要构建一个风险可知、可控、可防的韧性社会环境。这需要我们推动应急管理的触角向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共安全治理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