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值此集团深入开展“弘扬新风正气、严守纪律规矩”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之际,我们举行专题廉洁教育党课,核心目的在于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的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本次党课以“铸忠诚之魂,守廉洁之本,砺担当之能,锻造新时代国企廉洁铁军”为主题,其根本指向在于通过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例的沉痛教训,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的负责同志,务必在灵魂深处筑牢防线、在履职用权时划清界限、在责任链条上钉实钉牢,从而为推动集团全面从严治党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凝聚最广泛的思想认同与行动合力,确保我们这支队伍始终纯洁坚定、锐意进取。下面,结合个人的学习思考及集团纪委日常监督所掌握的相关情况,我着重阐述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忠诚之魂——护航航程的压舱基石
忠诚,是共产党人血脉之中最为鲜明的政治基因,亦是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行稳致远的根本支撑。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集团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越是面对复杂局面与严峻考验,越是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将忠诚内化为坚不可摧的政治定力。这种忠诚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深深铭刻于履职尽责的具体实践与细微日常的选择之中。
(一)政治定力:熔炼忠诚的政治本色。 对党忠诚的首要要求,体现为在涉及重大原则、根本方向问题上的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我们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必须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将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准则和根本行动遵循。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复杂深刻,务必保持头脑清醒、目光如炬,有效甄别并坚决抵制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渗透干扰。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任何在公开与私下场合言行不一、妄议方针政策,抑或在西方话语陷阱面前丧失辨别力、人云亦云的做法,都是对政治忠诚的严重背离。唯有将政治上的清醒自觉融入血脉,方能在惊涛骇浪中始终保持航向,使忠诚化作集团应对一切风险挑战最坚实的“压舱石”。
(二)信仰守恒:淬炼忠诚的初心纯度。 忠诚的政治品质,往往在个人发展遭遇瓶颈、现实利益受到触动时迎来最严苛的试炼。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工作失意、职位调整、生活变故难免带来心理波动。然而,真正的忠诚者,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教诲,“把个人生死名利置之度外”,始终不忘为民初心与入党誓言。现实中,少数干部在顺境时踌躇满志,一旦个人期许落空、工作受到批评或面临家庭困难,便滋生抱怨甚至怨恨情绪,将组织的培养恩情抛诸脑后,自感“被亏欠”,进而将情绪化为放纵享乐的借口,将挫折当作腐化堕落的起点,此心态极度危险。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纪国法具有刚性约束,不会因个人的“委屈”、“失落”而有丝毫弹性;人民对于公职人员的清正廉洁期待也绝不会因个体情绪而降低。真正的忠诚,是身处逆境而信仰弥坚,蒙受委屈仍重任在肩,始终将党性原则置于个人荣辱得失之上,永葆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与纯粹本色。
(三)言行一致:砥砺忠诚的实践光芒。 忠诚的最高境界,在于表里如一的纯粹性与彻底性。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忠诚,最终标准是实际行动而非华丽辞藻,是台前幕后的统一而非口是心非的表演。必须坚决破除“两面人”现象,做到人前人后如一、公开私下如一、言出行随如一、工作内外如一。任何形式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嘴上“马列”、心里“利己”,抑或将庸俗“江湖”规则侵蚀组织原则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对组织的背叛,对党的形象的严重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忠诚意识刻入骨髓、融入日常,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绝对的忠诚之心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于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做到赤胆忠心、襟怀坦白、言行一致,使忠诚成为行动自觉,焕发持久光芒。
二、尽责之道——事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作为党在经济领域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职责本源在于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手中的一切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皆源自党和人民所赋予,其唯一目的指向必须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履职尽责的成效,是检验我们职业价值与人生坐标的核心标尺。离开了为民尽责的初心使命,所有的发展都将失去方向与根基,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勇挑重担:以实干诠释岗位职责。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当前,集团正处于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绿色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攻坚期,前路必然伴随着深水区、硬骨头。这迫切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敢于碰硬的锐气与化解难题的底气。然而毋庸讳言,少数干部仍存在担当精神不足、进取意识弱化问题:有的秉持“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哲学,遇事推诿、矛盾上交;有的奉行无过即是功的“躺平”心态,在其位难谋其政。特别是在项目规划、工程建设、资本运作等关键环节,权责不清、责任虚化的风险尤须警惕。历史与现实警示我们,责任缺失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必须鲜明树立有为才有位、无为必问责的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精准的权责清单体系与追责问责机制,引导干部将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作为首要的职业操守,将岗位责任铭刻于心、付诸于行。
(二)情系民生:以情怀滋养初心使命。 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服务国计民生的能源央企,集团每一项战略部署、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度电光的输送,都与千家万户的冷暖、经济社会的发展脉动息息相关。因此,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的官僚习气,坚决杜绝服务缺位、沟通不畅、推诿扯皮等现象。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职工心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真挚的为民情怀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求实尚行:以作风保障发展效能。 事业的发展,成于实干,毁于空谈。评判一名干部是否尽责尽责,核心在于能否以扎实的作风攻克难题、干出实效。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车间班组、项目建设最前沿,掌握真实情况,发现真问题,听取真声音。绝不能满足于办公室的案头文件、会议传达,避免陷入文牍主义、会议循环的怪圈。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的战略目标、明确的改革任务、部署的重大项目,必须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狠抓落实,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过程监控、结果问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四)守正创新:以清正护航改革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破除弊端的必由之路。但任何改革创新必须在纪法的框架内运行,以廉洁作为最根本的保障。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绝非突破法纪底线的理由,活力释放必须伴随权力的规范运行。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和流程管控,尤其是在研发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兴产业布局等关键领域,将廉洁要求内嵌于决策机制、操作规程、监督链条的全过程。要鼓励干部在遵守纪律规矩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同时通过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防止借创新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确保集团各项改革发展事业始终在清正廉洁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充满活力。
三、廉洁之本——行稳致远的坚固堤防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抵御腐蚀诱惑、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保障和根本防线。古语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构筑起坚固的思想堤坝和行为防线。无数案例昭示:最大的诱惑源于内心的贪婪,最难战胜的敌人正是自我的私欲。唯有筑牢廉洁根基,个人前途与企业航程方能行稳致远。
(一)敬畏常在:破除侥幸的心理藩篱。 一些干部滑向深渊的第一步,便是被侥幸心理所麻痹。他们自认为手段高明、“天衣无缝”,或是迷信“你知我知”的攻守同盟能够抵挡监督利剑。这种认知极其错误且危险。伴随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的立体监督网日益严密,“监督的探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值得警醒的是,举报线索可能来自最熟悉的人,信任的“朋友”可能瞬间转化为致命对手。必须清醒认知,退休不等于“平安着陆”,违纪违法行为终将暴露于阳光之下。要坚决摒弃“富贵险中求”的赌徒心态,彻底破除所谓的“法不责众”、“情有可原”等错误观念。持续纠治“四风”的最新态势表明,隐形变异手段层出不穷,对此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因此,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坚信“伸手必被捉”,视监督为组织关爱,自觉习惯在受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二)防线永筑:构建三维一体的廉洁壁垒。 防范廉洁风险,关键在于针对不同领域风险点,构建坚实的纪律防线。结合集团行业特性和岗位实际,必须着力筑牢三道关键防线:一是科研经营防火墙。技术密集型企业特性决定了在科研经费使用、技术成果转化、资产管理等领域廉洁风险相对集中。要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杜绝虚报冒领、套取挪用、私设“小金库”等问题。项目负责人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经费使用规范、真实、有效。技术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的核心环节,也是最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必须建立覆盖“立项-评估-交易-收益分配”全链条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和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审批、价值评估、交易监督程序,严防国有无形资产流失。尤其要杜绝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力,在技术转移、作价入股等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利益输送。二是人际交往警戒线。生活圈、社交圈的溃败往往是廉洁堤防失守的突破口。要时刻警惕别有用心者通过“感情投资”、“投其所好”进行“围猎”。党员干部应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对超出正常范围、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热情”交往必须高度警惕、果断远离。同时,要谨防个人兴趣爱好成为被腐蚀的软肋,深刻认识到任何个人爱好均不得超越纪律规矩的底线,防止雅贿、情贿等新型贿赂侵蚀。三是家风涵养防护堤。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屏障。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以史为鉴,严防“家族式腐败”,严禁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影响力谋取私利。要通过言传身教,在家庭内部培育崇尚廉洁、反对特权的价值观,订立严明家规,确保家庭成为干部修身养性、砥砺品行的温馨港湾和坚强后盾,而非诱发贪腐的温床。
(三)严字当头:巩固常管长严的治理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深化自我革命。一要严以律己,守好第一关。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须以高于普通党员的标准自我要求。要将纪律规矩内化为行为规范,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在“无人时、细微处”锤炼慎独之功,守住第一次,管住微小节,谨慎交友,不断净化个人空间,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二要严负其责,压实责任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硬任务、铁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必须摒弃“重业务、轻党建”的片面认识,深刻理解业务中有政治、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坚持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使严实作风贯穿业务管理始终。三要严管所辖,体现真厚爱。严管才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监督才是对同志最好的保护。领导干部既要自身正、作表率,更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对下属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忌当“老好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否则就是对干部、对组织的不负责任,最终将导致养痈遗患,小问题演变成大祸害。
同志们!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期国企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三位一体、密不可分。希望通过本次党课,大家能从中汲取深刻教益,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洗礼和灵魂触动。让我们更加自觉地以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教育为重要契机,坚持以案为戒,警钟长鸣不断,持续提升党性修养纯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与制度笼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将从严律己的定力、履职尽责的锐气与廉洁从业的自觉,转化为推动集团实现战略目标、履行核心使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磅礴伟力,在各自岗位上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答卷!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