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与业务融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

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与业务融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文库集
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与业务融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本次专题培训聚焦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这一核心议题,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破解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党建与企业文化“各自为战”的现实难题,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国有企业实现治理现代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与文化支撑。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在企业的“神经末梢”,是党建与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各位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直接决定融合工作的实效。今天,我将从“厘清关系、剖析问题、部署举措”三个维度,与同志们深入交流,为后续工作提供遵循。

一、深刻把握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辩证关系。 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并非相互独立的“两条线”,而是同根同源、同向同行的有机整体。只有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才能为融合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引领地位。 从历史维度看,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计划经济时期,党组织通过政治动员与思想引领,凝聚职工力量服务国家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组织依据《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职责——在战略层面,将国家重大战略(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等)融入企业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管理层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价值观,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在实践层面,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推动企业履行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例如,系统内部分单位在推进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面对技术壁垒与职工技能瓶颈,党支部牵头成立“党员攻坚专班”,党员带头钻研新技术、开展“师带徒”培训,不仅如期完成转型任务,更提炼出“攻坚争先、创新报国”的团队精神,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基层党支部必须始终将党建工作置于优先位置,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支部建设与业务发展全过程。 二是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软实力”与“精气神”,承担凝聚共识、赋能发展的重要职能。 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其核心是将“个人价值、企业目标、国家需求”有机统一,渗透于经营管理各环节。一方面,通过提炼企业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协作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实践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参与公益事业、保障民生供应、推动绿色发展等,塑造国有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实践中,部分基层党支部将企业文化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生产一线支部开展“岗位文化标兵”评选,既考核业务业绩,更考量职工对“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文化理念的践行程度;后勤保障支部以“服务职工、保障生产”为文化导向,设立“党员服务窗口”,解决职工就餐、通勤等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职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反之,若企业文化脱离政治属性与社会责任,仅聚焦经济效益,则会失去国企文化的“根脉”,难以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是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协同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二者的协同性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观同源。党建倡导的集体主义、担当奉献、忠诚履职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企业文化高度契合,如“党员示范岗”既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载体,也是企业文化的鲜活样本,能够引导职工自觉对标先进;其二,目标同向。二者均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党建为企业提供政治保障与组织支撑,确保发展方向正确;企业文化为企业注入精神动力与文化活力,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其三,实践互促。党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如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文化理念提炼;企业文化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拓展党建工作场景,如“红色读书会”“党建文化节”等活动,让党建工作从“会议室”走向“生产一线”,增强党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