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教育体育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县教育体育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县教育体育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县教育体育系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县教育体育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和纪法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我县教育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体育是强国之基、民族之魂。教育体育事业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期盼,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体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至2.8平方米,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纪委监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教育体育系统也绝非一方净土。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片中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县纪委监委通报的案件情况,更是为我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涉及教育体育系统的问题线索35件,立案审查调查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人,其中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贪欲吞噬的灵魂,一个个被断送的职业前程,一个个被伤害的学生和家庭,更是对我们教育体育系统政治生态的严重破坏。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反思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一、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清醒认识教育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性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当前我县教育体育系统存在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第一,重点岗位“权力寻租”现象突出,呈现“小官大贪”特征。 教育体育系统虽然看似“清水衙门”,但一些关键岗位,如学校校长、后勤总务、财务管理、招生采购等负责人,手中掌握着项目建设、物资采购、资金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一些干部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中,逐渐丧失底线,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查处的案件看,有的校长在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教辅资料征订、校服定制等环节,利用职权便利,与供应商内外勾结,虚报价格、收受回扣,将本该用于改善学生伙食、提升教学质量的经费,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种行为直接侵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性质极其恶劣。

第二,重点领域“利益输送”链条隐蔽,呈现“靠山吃山”特征。 校园工程建设、设备采购、食堂承包等领域,资金密集、资源集中,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区。一些不法分子想方设法“傍”上学校领导,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腐蚀,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案件中,学校负责人将学校的维修改造工程、信息化设备采购项目,违规指定给自己的“关系户”,项目质量堪忧,采购价格虚高,给国家和学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种“靠校吃校”的行为,不仅滋生了腐败,更在校园内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三,师德师风“失范失守”问题频发,呈现“由风及腐”特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但仍有少数人忘记了为人师表的身份。有的教师违规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加重学生和家庭负担;有的教师在招生、评优、分班等环节收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破坏教育公平;更有甚者,出现了体罚、变相体罚甚至侵害学生的恶性事件。这些行为看似是作风问题,但背后折射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和纪法意识的淡漠,是滑向腐败深渊的重要一步,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教育的声誉。

第四,年轻干部“前脚上任、后脚落马”现象值得警惕。 此次通报的案件中,有几名是近年来提拔的年轻中层干部。他们本是事业发展的希望,却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打了败仗。他们有的业务能力很强,却纪法知识匮乏;有的怀揣干事创业的热情,却抵挡不住物质的诱惑。这警示我们,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帮助他们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