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省司法厅案件评查和县检察院巡回检察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部署和总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坚决打好问题整改和工作质量提升的攻坚战。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相关典型案例剖析材料,会上也通报了省厅和县检察院的反馈意见,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结合这些情况和我的一些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现实,以高度的政治清醒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矫正工作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一头连着眼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百姓安宁。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社区矫正工作者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总体平稳的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近200名,依法解除了70余名对象的矫正,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约110名。我们通过规范日常监管、开展教育帮扶、组织社会活动等方式,为绝大多数社区矫E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了帮助,全县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期间再犯罪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维护我县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各位以及全县所有社矫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的背后,是暗流涌动、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隐患。省司法厅2025年度全省社区矫正案件评查反馈的问题清单,以及县检察院巡回检察反馈意见书,像两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刚才通报的典型案例,更是以血的教训警示我们,社区矫正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这些问题,集中暴露了我们在思想认识、制度执行、监督管理、责任落实等多个层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温差”。部分同志,包括一些单位的负责同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认识不足,未能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审视这项工作,存在“重接收、轻监管、弱教育”的倾向,麻痹思想、松懈情绪时有滋生。二是在执法规范上存在“偏差”。案件评查和巡回检察反馈的问题,很多都出在程序上。比如,调查评估报告要素不全、流于形式;接收宣告程序不严肃、不规范;日常监管记录不及时、不完整;审批权限不清、越权审批等问题屡有发生。这些看似是“小节”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法治意识不强、规矩意识淡薄,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直接体现。三是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落差”。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措施未能完全落地落实,有的定位核查不及时,有的请销假制度执行不严,对一些有脱管、漏管风险的重点人员,未能做到精准管控、有效预警。智慧矫正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不够紧密,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存在明显短板。四是在教育帮扶上存在“温差”。教育帮扶工作满足于“大水漫灌”,搞“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个别化矫正方案制定不科学,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措施跟不上,没有真正触及矫正对象的思想灵魂深处,导致教育矫正效果大打折扣。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我们一些同志的政治站位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刮骨疗毒、猛药去疴。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小问题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可能溃决成大堤坝,一旦发生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甚至重新犯罪的恶性事件,不仅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冲击,更会使我们整个司法行政系统的形象和声誉蒙羞,届时,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无法向组织和人民交代。全县所有社区矫正工作者,务必从这些问题中深刻汲取教训,立即警醒起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上来。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抓好问题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