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对下一步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以严实作风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刚才校长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同志代表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作了全面的总结报告,系统回顾了主要做法,客观评价了工作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我完全同意。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个月里,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校党委的具体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各项工作,规定动作扎实到位,自选动作富有特色,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此次学习教育,全校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得到新提升,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实现新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了新提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得到持续巩固和优化。可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淬炼、思想洗礼和作风锤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总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集中学习教育告一段落,但这绝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休止符”。当前,我们正处在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百年老校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严峻复杂。越是如此,越需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校风学风,为学校各项事业行稳致远提供最坚强的作风保障。下面,结合学习思考和学校实际,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中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够成为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金色名片”,根本在于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于其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高度契合。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首要任务就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从思想深处清除作风问题的滋生土壤。
(一)要在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上再深化。 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不能就规定学规定,就条文学条文,而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从“徙木立信”的政治承诺到“十年磨一剑”的深刻变革,其背后蕴含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将相关内容固化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干部教育培训、党员轮训的“必修课”和“常修课”。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悟、联系实际思,真正搞清楚“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要在把握的时代性、针对性上再聚焦。 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余年来,内涵和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呈现出向深层次、广领域拓展的鲜明特征。当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比如出现了穿上“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诸如“不吃公款吃老板”、违规收送电子红包、“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教育部近年来也持续加大对高校系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从违规接受宴请、公款旅游到学术不端、师德失范,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习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盯现实问题。要密切关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每月公布的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关注教育部和*省纪委监委发布的指导文件和典型案例通报,把这些最新的精神和案例作为“活教材”,在警示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精准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的规律特点和重点任务,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要在转化的实践性、实效性上再发力。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检验理论武装成效的最终标准,是能否有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服务师生、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比如,在学习中,我们是否真正思考了如何将严的作风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如何以优良作风引领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如何用务实作风破解当前学校发展中面临的人才引进难、重大项目突破难、资源拓展难等瓶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理论武装的成果体现为谋划发展的高站位、推动改革的硬举措、服务实生的实成效。
二、坚持不懈狠抓问题整改,在动真碰硬销号中补齐工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