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暨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暨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全县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暨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暨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今年秋季的招生入学和农村教育布局优化这两项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一项关乎起点公平,一项关乎均衡发展,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群众热切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推动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落地见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推进两项工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和农村学校资源整合工作,是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人民期盼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这是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奠基工程。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的第一道关口,其政策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阳光招生”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持续破解的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资源优化整合,同样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我县大部分中小学校分布在农村,布局分散的问题客观存在,部分学校生源持续萎缩,办学效益不高,形成了所谓的“麻雀学校”,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长远发展。正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将这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是实现教育公平从理念走向现实的必由之路,是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的固本之举。

第二,这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县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方面,我县学龄人口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约为12.8万人,而到2024年8月底,这一数字已增长至14.7万余人学位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资源闲置,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益。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优化整合,正是为了破解这一结构性矛盾。通过科学撤并生源极度萎缩的教学点我们可以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加强乡镇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把分散的、薄弱的办学力量“聚弱成强、积小成大”。这项工作我们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2023年,全县成功撤并了10处小规模学校,妥善分流安置学生222人,统筹安置教师43人.2024年,我们又计划整合24处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我县实际、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教育整体质量的正确路径。

第三,这是深化教育改革、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学校布局调整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坚决制止盲目撤并。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更加科学、更加精细。招生工作同样如此,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的通知》,对规范招生行为、优化入学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过去的老观念、老办法,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两项工作,本质上都是对现有教育供给侧结构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现代性重塑。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从讲政治、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两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