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时度势:精准把握“十五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明晰未来发展的时代坐标
谋划未来,必先洞察时代。进入“十五五”时期,公司所处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且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从宏观层面看,机遇与挑战交织。 一方面,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作为*集团的核心金融平台,集团在清洁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就是我们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最坚实的发展依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阵痛等因素,带来了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金融强监管态势将成为常态,对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影响持续加深,跨界竞争日益激烈,传统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从行业层面看,分化与重构加速。 财务公司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技术、人才优势,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产品、价格竞争,转向以科技实力、服务生态、品牌价值为核心的全方位、多维度竞争。客户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对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专业深度、体验温度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谁能率先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谁能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产融生态,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从自身层面看,优势与短板并存。 运用SWOT分析模型来看,我们的优势在于:深度嵌入集团产业链,拥有无可比拟的产业理解力和客户黏性;资本实力雄厚,信用评级优良,风险抵御能力强;拥有一支忠诚敬业、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我们的机遇在于:国家战略导向与集团主业方向高度契合,政策红利可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金融业的蓝海,为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同时,必须正视我们的劣势:与市场化的顶尖金融机构相比,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的敏捷性和创新迭代速度需要加快;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挑战在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同业及跨界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可能侵蚀我们的业务边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因此,“十五五”规划的编制,绝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也绝不能简单地做线性外推。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心系“企之要务”,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挑战中育新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三、定向与领航:科学擘画“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基于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研判,公司的“十五五”规划,必须是一部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引领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此,就规划的核心内容,提出几点方向性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 规划大纲中提出的战略定位,框架是好的,但表述上还可以更精炼、更精准、更具牵引力。公司的战略定位,应是“立足集团、服务主业、面向市场、追求卓越”,致力于成为“*集团最具价值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国内领先的产业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金融科技应用的行业典范”。这一定位,既明确了我们的根基所在,也指明了我们的发展方向,更描绘了我们的奋斗愿景。后续的各项任务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定位来展开。
第二,要进一步科学设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规划的“灯塔”,必须兼具挑战性和可行性。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在定量目标上,要设定具有一定“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到2030年末,资产规模、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财务指标,不仅要设定绝对值目标,更要设定在同业中的对标排位目标。风险指标要持续保持行业优良水平,确保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在定性目标上,要更加具体化、可衡量。比如,“提升服务能力”要细化为客户满意度、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等具体指标;“增强创新能力”要体现为新业务收入占比、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数量等;“优化治理水平”要落实到决策效率、管理流程优化、内控有效性评估等具体方面。
第三,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战略任务。 战略的落地,关键在于任务的聚焦。要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起“十五五”发展的“四梁八柱”。一是实施“产融结合”深化工程。要从“输血”向“造血”功能并重转变,不仅要为集团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支持,更要发挥金融的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到集团项目的投前评估、投中管理和投后赋能中去。要围绕集团主、辅产业链,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金融生态圈。二是实施“数字转型”提速工程。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一场深刻的业务、管理和文化变革。要以“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为主线,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台。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嵌入信贷审批、风险监控、客户营销、运营管理等全流程,实现从“人控”为主向“技控+人控”的转变,打造公司的核心科技竞争力。三是实施“业务创新”驱动工程。要建立敏捷的创新响应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首创精神”。在巩固传统存贷汇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要将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支点,深度开发与集团清洁能源主业相关的碳金融、转型金融等创新产品。要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并购金融、财务顾问等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四是实施“风险管理”升级工程。要树立“大风控”理念,构建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强化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预警的智能化水平,将风险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业务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五是实施“人才强企”固本工程。发展之要,惟在得人。要建立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既要引进懂金融、懂产业、懂科技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也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要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
四、部署与落实:以“落地思维”确保规划行稳致远,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份规划,编制得再好,如果束之高阁,就是一纸空文。必须从编制之初就牢固树立“落地思维”,确保规划的每一项目标、每一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首先,要压实责任、强化协同。 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总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工作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对今天会议上提出的疏漏和不足,要建立台账,逐项研究,细化补充,确保规划内容的全面性和严谨性。各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将规划目标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生动局面。
其次,要动态评估、敏捷调整。 “十五五”这五年,外部环境仍将充满不确定性。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建立“年度评估、中期检讨”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设置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原因,提出调整优化的方案,确保规划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同步。
再次,要资源保障、政策倾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战略性投入,在财务预算、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等方面,都要向规划确定的重点战略任务和关键改革举措倾斜。要研究出台配套的激励约束政策,将规划的执行情况与单位的绩效考核、干部的选拔任用、员工的薪酬激励紧密挂钩,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规划、执行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志们,蓝图已经初步绘就,奋进正当其时。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全体成员,以对公司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发扬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抓紧修改完善规划大纲,力争早日形成一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职工检验的高水平规划。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在谋划“十五-五”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对当前工作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已进入收官的最后冲刺阶段,各部门要对照年度和“十四五”的最终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全力冲刺,确保打好收官之战,为“十四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五五”的顺利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开创*公司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