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2025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平稳、健康、有序进行,选优配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扎实开展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自准备工作启动以来,街道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基层,精准施策,各项准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奠定换届工作坚实基础
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事关长远发展大局。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的核心任务,坚持系统性思维,进行前瞻性布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换届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深化分析研判。 街道多次召开党工委专题会议,对换届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会上,对辖区内全部16个村(社区)的“两委”班子运行现状、干部结构、年龄层次、群众基础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结合各村(社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创新性地将16个村(社区)划分为四大类别:换届重点村4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个、社区治理型社区4个、换届一般村6个。这种分类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工作指导上的“一刀切”,为后续的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三是制定精细方案。 坚持“一村(社区)一策”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村(社区),量身定制工作方案。对于换届重点村,方案侧重于化解历史遗留矛盾、理顺内外关系、挖掘和储备潜在候选人;对于乡村振兴重点村,方案聚焦于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落实情况评估以及班子成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考察;对于社区治理型社区,方案重点关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网格化管理效能提升以及服务群众能力的增强;对于一般村,则主要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后备人才培养来制定策略。通过差异化的方案设计,确保了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深入调研,精准研判,全面掌握基层实情
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街道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秉持“情况明、底数清、思路准”的工作要求,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了一场覆盖全面、触及深度的摸底调研工作。
一是领导带队,全员参与。 按照“先难后易、先重点后一般”的工作思路,由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全体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调研组沉到一线,对16个村(社区)逐一“过筛子”,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户。
二是方式多样,立体画像。 调研工作综合运用了实地走访、集体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与现任“两委”班子成员的深入交流,精准掌握班子运行现状、成员思想动态及留任意愿;通过与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退休老干部等群体的个别谈话,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后备力量情况;通过走访普通群众,真实掌握村情民意、信访矛盾焦点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是建立台账,动态管理。 街道为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档案和座谈纪要。档案内容涵盖班子评估、后备人才、财务状况、矛盾纠纷、重点人群、民情诉求等“六本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确保信息时效性。座谈纪要则详细记录了各方意见和政策建议,为后续“一村(社区)一策”的调整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入微的调研,街道全面掌握了每个村(社区)的“活情况”,为换届工作谋事谋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严把标准,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是换届工作的核心目标。街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源头上把好人选的“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