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
根据县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的统一部署与具体要求,我行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扎实开展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集中整治工作,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有力推动了全行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查摆整治情况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行党委始终将问题查摆与集中整治作为核心环节紧抓不放,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通过系统化部署、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作风建设“压舱石”。我行党委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为此,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全员培训的必修课、首修课。我们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权威读本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截至2025年7月底,我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8次,下辖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46次,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课程占比达到80%以上,有效筑牢了全体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廉洁从业的思想根基。二是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一主题,大力完善作风建设教育培训体系。上半年,我行已牵头或协调举办了纪律作风建设、违规案例警示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重点专题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员工及管理干部237人次,有效推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提升作风建设自觉性。
2.树立鲜明导向,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我行党委坚持“以作风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将干部在作风建设、服务群众、勤政廉政等关键方面的表现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干部进行精准“画像”。我们充分发挥综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年度综合考核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群众满意度较低、或在作风建设检查中表现不佳的部门负责人和干部进行严肃的谈话提醒,传导压力。2025年以来,对2名存在作风问题、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其中平级调整1名,免职1名,释放“作风好坏不一样”的强烈信号。我们还积极盘活用好职级干部资源,选派3名退出领导岗位的作风优良职级干部参与到学习教育督导、作风建设监督检查、群众接访等工作中,有效发挥了他们的作风示范作用。
3.聚焦突出问题,织密便民服务“防护网”。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入手,逐项攻坚破题,让整改成效惠及于民。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带头走访机制。截至7月底,行领导班子成员及网点负责人累计开展接访活动43次,接待群众67人次,深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社区一线,面对面了解群众对我行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的问题。二是严厉整治金融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针对部分客户反映的服务态度冷硬、办事推诿扯皮等问题,我行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服务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出相关问题7个,对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的网点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次办好”服务模式。同时,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我行积极精简各类检查考核,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报送,通过线上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对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领导班子问题查摆和集中整治情况
我行党委班子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班子成员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作风问题,共查摆出在政治站位、履职担当、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4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7个。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调研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现象,有时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深入一线了解实情不够,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偏少;二是会议文件仍然偏多偏长,有的会议议题过于宽泛,有的文件内容空洞,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三是在厉行节约方面标准不够严格,有的公务接待虽未超标但仍显铺张,有的办公用品采购存在追求档次的倾向。
针对以上问题,党委班子逐一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截至目前,7个问题中已有5个问题完成整改,其余2个涉及长期机制建设的问题正在持续推进中,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为解决调研工作不深入问题,党委班子建立了“四不两直”调研制度,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一线2次,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和基层实情。
(三)科级领导干部个人查摆问题和整改情况
全行18名科级领导干部全部沉下身心投入学习教育,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深入查摆个人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经统计,18名科级领导干部共查摆出个人问题56个,主要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例如,有的干部存在“文山会海”倾向,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坐办公室多、到现场少;有的干部服务群众的耐心不足,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干部在执行财务纪律方面不够严格,报销票据把关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