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检察院党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同志,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扎根检察工作一线。她将党代表的荣誉与责任深度融入检察官的使命与担当,在维护司法公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爱人民群众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与先锋风采。

一、忠诚履职,以精准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同志始终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自己的履职基石。在长达十三年的从检生涯中,她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超过 1200 件,始终保持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人民的赤诚。面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她总是冲锋在前,年均办案量位居部门前列。她不仅追求办案数量,更追求极致的办案质量。在办理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猥亵儿童案时,被告人始终保持零口供,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同志没有放弃,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性地将医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证据审查,并依法申请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构建了完整严密的证据链条,最终精准指控了犯罪事实。法庭最终采纳了全部公诉意见,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该案的成功办理,不仅彰显了司法的威严,也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获评为 2021 年度 “*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在*同志看来,司法不仅有力度,更应有温度。她深刻认识到,对于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而言,案件的终结只是救助的开始。在办理一起强奸案中,她敏锐地发现被害女童家庭监护严重缺失,遂积极探索“撤销监护权+综合救助”的新模式。她主动协调民政、教育、妇联等多个部门,为被害女童提供了包括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生活安置乃至入学就读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救助,成功帮助孩子走出了阴影,重燃生活的希望。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司法实践,获评 2020 年 “全国检察机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优秀案例”,为完善未成年被害人综合保护机制提供了生动范本。

二、服务大局,以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来自检察机关的市党代表, *同志深刻理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论断。她认为,守护社会安宁、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为经济发展营造最稳定、最可预期的社会环境。*市检察机关近年来持续加强检察服务“供给侧”输出,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开展法治宣讲等方式,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优质检察产品。*同志坚决贯彻这一部署,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将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融入司法实践。她认识到,青少年是城市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对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城市未来的人力资本具有深远意义。为此,她用心用情参与教育挽救工作,累计服务涉案未成年人超过 200 人次,并成功帮助 3 名曾经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考上了大学,让他们从社会的 “包袱”转变为未来的建设者,为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积极因素。更具开创性的是,她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区检察院联合本地商会,成功建立了全省首个商会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心’启程”观护基地。该基地有效链接了司法机关的专业指导和商会企业的社会资源,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考察、帮教、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实现了 100 %的帮教成功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涉罪未成年人搭建了重返社会的桥梁,也开辟了工商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路径,形成了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获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高度肯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宣传报道。

三、扎根基层,以能动履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同志认为,党代表的职责不仅在于上传民意,更在于下沉基层、解决问题。她坚持将检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从“办理一案”向“治理一片”深化,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的标本兼治。她善于从个案中发现社会治理的共性问题和制度漏洞。在办理一起盗窃案后,她深刻反思了案件背后暴露出的家庭监护缺失问题。以此为契机,她深入调研,主动作为,起草并联合区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各成员单位,共同会签了《*市*区涉案未成年人临时监护机制》与《*市*区预防和惩治涉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工作办法(试行)》。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有效织密了区域内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网络,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其相关办案故事获评“*省检察机关最佳办案故事”。面对新法新规的实施,她总能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并付诸实践。 2023 年 6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后,她迅速响应,在办理一起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积极启动民事支持起诉程序,成功为被害人争取到了一笔用于心理治疗的康复费用赔偿。这是 *市首例此类案件,为司法实践中落实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和心理健康支持提供了宝贵的先例,相关工作经验被《检察日报》专题报道。

四、心系群众,以法治信仰播洒阳光希望。 作为党代表和法治工作者, *同志将普法宣传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法治宣传产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近三年来,她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下普法活动超过 110 场。同时,她积极拥抱新媒体,主导开发的系列普法 “云课堂”深受青少年喜爱,线上线下普法受众累计超过 300 万人次。她的普法工作尤为关注特殊群体。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她全国首创地采用人偶情景剧的形式,用生动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这些 “折翼天使”传授自我保护知识,该创新做法再次获得《检察日报》的关注与报道。她还十分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法治需求,多次深入百年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为广大外来务工家长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他们依法带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相关活动被*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广泛报道。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丰硕的普法成果,*同志受聘为*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其设计的普法课程荣获“*市未成年人普法课件大赛”一等奖。她还受邀为全省超过 15000 名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讲授强制报告制度、民法典等课程,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领域。她深度参与打造的 “*”未检工作品牌,成功入选*省优秀普法项目;她还受邀参与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的编写工作,为国家层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因工作成绩卓著, *同志先后荣获*省检察业务尖子、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市三八红旗手、*市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标兵、*市“七五”普法新时代最美普法人等多项省、市级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1 次、嘉奖 3 次。 *同志用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生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检察官的时代风采,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