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主责主业,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干”的作风,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构建“全链条”责任落实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部领导班子始终把贯彻落实作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部务会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成立以市委常委、部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作风建设实施细则,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的三级责任体系。2025年以来,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作风建设工作12次,开展专项督查8次,形成《问题整改台账》,推动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细化任务分工,精准靶向发力。结合门职能,将作风建设细化为“文风会风整治”“调研实效提升”“基层减负增效”“廉洁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8项具体任务。例如,在文风整治中,明确要求市委文件篇幅不超过2000字,会议发言控制在5分钟以内;在调研工作中,规定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20天,且每次调研须形成至少1篇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2025年,部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开展基层调研112次,覆盖全市14个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文化企业等基层单位,收集并解决基层宣传阵地建设、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等问题47个。三是注重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部主要领导带头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在公务接待中严格执行“同城不接待、标准不超标”原则,2025年以来市委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32%。班子成员带头落实“无会周”“无文日”制度,2025年市委召开全市性会议同比减少28%,印发文件数量同比减少25%,推动形成“领导带头改、干部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作风建设,筑牢“常态化”思想根基。 一是分层分类开展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构建“班子成员领学、中层干部讲学、普通干部研学”的学习机制。2025年以来,围绕作风建设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5次,组织“作风建设大家谈”主题活动22场,覆盖干部300余人次。针对宣传系统特点,开设“宣传铁军·作风讲堂”,邀请市纪委监委专家开展专题讲座6场,编发作风建设案例汇编,收录违反作风建设典型案例32个,通过“以案促改”增强学习针对性。二是创新形式增强教育实效。结合地域特色,将作风建设与品牌创建相结合,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作风”主题教育活动12次,通过聆听长征时期纪律建设故事,强化纪律意识。同时,运用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作风建设微课堂”专栏,推送图文、视频学习资料86期,累计阅读量超120万人次,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全覆盖。三是聚焦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宣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流量轻导向”等倾向性问题,开展“文风会风整治月”“调研提质增效行动”等专项活动。例如,在文风整治中,要求新闻报道减少空话套话,增加基层一线素材比例,2025年市属媒体刊发的基层报道占比从45%提升至62%。在会议效率提升方面,推行“会前协调—会中决策—会后督办”闭环机制,2025年市委单场会议平均时长从90分钟缩短至60分钟,决策事项办结率达100%。
(三)紧扣职能职责,实现作风建设新成效。 一是以作风建设提升舆论引导质效。将作风建设融入宣传全过程,建立“新闻选题基层调研机制”,要求市属媒体记者每月下基层采访不少于15天,2025年以来,记者累计深入社区、企业、农村采写稿件1200余篇,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深度报道。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摒弃“大而全”的报道模式,采用“小切口、深挖掘”方式,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聚焦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具体民生事项,推出系列报道120期,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对创文宣传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提升至95%和92%。二是以务实作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资源配送不精准”等问题,市委牵头实施“狮城文化惠民提质行动”,建立“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2025年以来,统筹“送戏下乡”“非遗进社区”等活动1800余场,惠及群众超80万人次;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0个,新增图书、乐器等设备3.2万件。三是以清廉文化厚植作风建设土壤。发挥门文化建设职能,将作风建设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策划推出《历史文化中的清廉元素》系列纪录片,联合市文旅局开发“廉洁文化主题旅游线路”,2025年接待参观团队200余批次、1.2万余人次。同时,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清廉家风”主题活动,向全市干部家庭发放《廉洁家书》1.5万封,组织“最美廉洁家庭”评选,以文化浸润推动作风建设入脑入心。四是以精简务实优化宣传阵地管理。针对基层宣传阵地存在的“重建设轻使用”问题,开展“宣传阵地效能提升行动”,对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清理整合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的阵地17个,将节约的资金用于补充基层宣传设备。规范各类评比表彰活动,2025年市级宣传系统评比项目从38项精简至15项,切实为基层减负。
(四)完善制度机制,扎紧“长效化”监督笼子。 一是建立“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构建“内部督查+群众监督+媒体曝光”的立体监督网络。市委纪委每月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公务接待、公车使用、文风会风等情况,2025年以来发出《作风建设督查通报》16期,督促整改问题53个;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作风问题随手拍”专栏,受理群众举报32条,全部办结反馈;协调市属媒体开设“作风建设进行时”曝光台,对落实作风建设不力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报道,形成震慑效应。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重要内容,建立“季度督查+年度考评”机制。制定《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考核细则》,从学习教育、问题整改、工作成效等6个方面设置20项具体指标,考核结果与科室评优、干部晋升挂钩。2025年,因作风建设成效突出,3个科室被评为“作风建设先进科室”,5名干部在提拔任用中因作风过硬被优先考虑。三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修订12项制度,形成《作风建设制度汇编》。例如,在公务用车管理中,实行“一车一卡一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2025年公车运行费用同比下降22%;在审核中,增加“是否符合作风建设要求”“是否存在形式主义表述”等审核项,从源头杜绝文风不正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专题研讨。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辣味点评机制,重点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表现政治画像制度,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作风建设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专项整治行动。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慢乱浮六大顽疾,开展为期半年的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查处窗口单位中梗阻、基层干部躺平式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完善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机制,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的作风监督员队伍,对机关效能、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建立作风问题黄橙红三色预警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行“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纪委督单-群众评单”闭环管理模式。
(三)健全长效机制建设。 修订完善《市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三十条措施》,细化公务接待、会议活动、调查研究等具体标准。开发作风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公车使用、差旅报销等事项全程在线留痕。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倒查制,编制市级部门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作风指数评价体系,每季度发布区县和部门作风建设红黑榜。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具体情形,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