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会议安排,会前,我集中学习了XXX总书记在2025年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还认真学习了《统计法》以及《关于转发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关于把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典型案例作为学习教育反面教材的通知>的通知》等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与思考,我深受触动,也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下面,我结合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的工作实际,围绕此次学习主题,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深刻认识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严重危害
(一)统计造假背离科学决策基础
统计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于科学决策、制定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帮助我们清晰了解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排放情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云南省曲靖市的统计造假行为,使得数据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高楼,决策层无法依据虚假数据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以空气质量统计为例,如果数据造假,我们可能会高估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从而放松对污染源的管控,导致空气质量持续恶化而不自知,最终损害公众的健康权益。
(二)政治生态恶化破坏工作环境与公信力
政治生态恶化会在组织内部形成不良风气,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在曲靖市的案例中,政治生态的恶化导致权力滥用、监管缺失,使得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在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中,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如果政治生态遭到破坏,工作人员可能会陷入拉帮结派、推诿扯皮的不良氛围中,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而且,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是建立在公正、透明、廉洁的工作基础之上的。一旦政治生态恶化,出现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行为,必然会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部门的公信力,让公众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支持度和参与度。
(三)两者交织阻碍可持续发展进程
统计造假和政治生态恶化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虚假的统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得我们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等方面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而政治生态的恶化又使得监管不力,无法有效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二、对照案例反思市生态环境局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数据统计方面
数据质量把控存在漏洞。在日常的生态环境数据统计工作中,虽然我们建立了一定的数据审核机制,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数据质量把控的漏洞。例如,在污染源排放数据的统计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会为了逃避监管而虚报数据,而我们的审核人员可能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审核方法不够科学等原因,未能及时发现这些虚假数据。另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一些监测设备可能存在老化、故障等问题,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准确,但我们可能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从而影响了整体数据的质量。
数据统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对数据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他们认为数据统计只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只要完成上报即可,而没有认识到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决策的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填报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甚至存在随意篡改数据的潜在风险。
(二)政治生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