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组织部长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县组织部长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县组织部长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农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农村党组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我县农村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刚才,几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党建是乡村发展的“定盘星”,只有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才能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我们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战斗合力

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把基层组织建强了,才能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优化组织设置,覆盖乡村各个角落。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实现全覆盖,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二是加强班子建设,选优配强领头雁。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班子,特别是要选好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班子队伍,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三是密切党群联系,架起连心桥梁。要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架起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二)锻造过硬队伍,提升履职能力

党员队伍是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骨干力量,只有锻造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才能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严把党员入口,保证队伍质量。要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把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群众威信高、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要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党员活力。要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党员在乡村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严肃党员管理,规范党员行为。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不合格党员要及时进行处置,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工作运行

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党组织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健全议事决策制度,确保科学民主。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明确议事范围、程序和规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落实考核评价制度,压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明确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压实工作责任。四是强化监督问责制度,严肃纪律规矩。要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筑牢阵地堡垒,发挥服务效能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要把阵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一是完善阵地设施,打造多功能平台。要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投入,完善办公、会议、培训、文化娱乐等设施,将其打造成集党务、村务、服务、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二是规范阵地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提高阵地的使用效率,确保阵地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群众需求。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政策咨询、代办服务、矛盾调解、文化体育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推动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才能让乡村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农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我们要立足乡村实际,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特色产业,找准乡村致富路径

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要充分挖掘乡村的资源禀赋,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致富之路。一是深入调研摸底,掌握特色资源禀赋。要组织力量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传统产业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摸清家底,明确本地的特色优势,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依据。二是科学制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乡村实际,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确保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产业稳步发展。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二)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发展增值空间

产业融合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的增值空间。一是推动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业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围绕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商,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将乡村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培育经营主体,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发展产业。二是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户成立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销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培育家庭农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的骨干作用。四是带动小农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要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小农户融入产业发展体系,让小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象征,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一是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品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利用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乡村特色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品牌。三是注重品牌培育,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品牌的培育和管理,不断提升品牌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让品牌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