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社区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在2025年社区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稿-文库集
在2025年社区党支部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稿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特意来到咱们**社区,既是作为县委副书记、县长来挂钩联系点调研走访,更是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工作。刚才一路过来,看到社区里道路干净了、村容整洁了,邻里之间笑脸多了,特别是听说咱们社区今年的集体经济又有了新增长,心里确实很高兴。这些变化,离不开社区“两委”班子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在座各位党员同志的带头示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咱们**社区作为我挂钩的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这次党课,不想搞成“照本宣科”,就想结合咱们基层实际,围绕“廉洁履职守初心、实干担当促振兴”这个主题,和大家掏掏心窝子、聊聊实在话,既是一次理论学习,更是一次工作动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筑牢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思想根基

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反复强调、持续深化?因为这不是一阵风,而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建设。尤其是对我们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干事准则。

(一)从政治高度看,八项规定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 咱们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前些年,个别地方出现的“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甚至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现象,看似是小事,实则伤了群众的心,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就拿咱们**来说,这几年通过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乡镇社区,办事效率高了、服务态度好了,群众的满意度也上去了。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基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比如有的干部开会迟到早退,有的办事推诿扯皮,有的对群众诉求“打太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就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理解不深、执行不力的表现。

(二)从实践维度看,八项规定是推动工作的“助推器”。 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工作成效。去年,咱们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有的社区干部带头拆违拆临,有的党员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杂物,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纷纷跟着干,工作推进就很顺利。但也有个别地方,干部自己不动手,光靠喊口号,群众自然不买账,工作就拖了后腿。这就是作风问题影响工作成效的鲜活例子。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要求我们干部少坐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少讲空话套话、多办惠民实事。

(三)从基层特点看,八项规定是防范风险的“防火墙”。 基层干部虽然权力不大,但直接经手集体资金、管理集体资产、落实惠民政策,廉政风险点不少。比如集体“三资”管理,咱们**社区有多少集体土地、多少固定资产,租金怎么收、收益怎么用,这些都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在这些事情上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出问题。前两年,邻县有个村的支部书记,就是因为把集体林地承包给亲戚,价格明显偏低,最后被群众举报、受到处分。再比如惠农政策落实,种粮补贴、低保救助、危房改造补助,这些钱能不能精准发到符合条件的群众手里,有没有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的情况,都是对我们作风和纪律的考验。

所以,深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不”:一是不搞特殊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觉得自己是干部就高人一等;二是不碰“高压线”,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三是不耍小聪明,别以为“微腐败”没人管,现在监督越来越严,群众眼睛越来越亮,任何小动作都可能被发现。

二、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以高质量基层治理破解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咱们**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产业支撑,也要有良好治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