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聚焦“八项规定入脑入心,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这一主题,结合国企党建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深入探讨如何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国企的日常工作与发展战略中,以优良作风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重温八项规定,明确作风建设重要意义
(一)八项规定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犹如一阵清风,吹遍中华大地。当时,党内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八项规定的出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彰显了党中央整治沉疴顽疾的坚定决心。
对于国企而言,八项规定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良好的作风是国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能够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
(二)作风建设是国企党建的重要内容
作风建设与国企党建紧密相连。党建工作是国企的“根”和“魂”,而作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外在体现。只有抓好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国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在国企中,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效率。一个作风优良的领导班子能够带领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作风不正的领导干部则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管理混乱,甚至引发腐败问题,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二、剖析当前国企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在一些国企中,形式主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一些工作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例如,在开展某些主题教育活动时,只注重形式上的学习和宣传,而没有真正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此外,一些国企在检查考核工作中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检查考核过于注重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使得一些基层单位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编造资料,而忽视了本职工作的开展。
(二)官僚主义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