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课-文库集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课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筑牢“红色路标”护航“四好农村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农村公路管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地方公路服务中心,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交流。这既是我们深化思想认识、锤炼党性修养的“必修课”,也是结合当前形势任务,特别是已经进入主汛期这一关键节点,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的“实践课”。

农村公路,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是农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基层的“连心桥”,更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展示行业形象的“试金石”。其建设是基础,管理和养护则是关键,是确保这条“生命线”长期安全、畅通、高效运行的保障。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地方公路服务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党员同志们,是守护这些“毛细血管”畅通的“红细胞”,是保障“幸福路”安全的“守护者”。我们肩上担的不仅是砂石沥青,更是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和发展期盼;我们手中握的不仅是养护工具,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稳政治“方向盘”

做好新时代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会其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这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推动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管养好农村公路,就是为乡村振兴“铺路架桥”,就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我们必须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进管养工作,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践行人民至上的具体行动。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条安全、畅通、整洁的农村公路,关系到农产品能否及时运出、农资能否便捷运入、孩子能否安全上学、村民能否方便就医。管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用心用情用力管好、养好每一条农村公路,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更舒心

这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环节。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普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汛期灾害水毁风险形势。管养不到位,隐患不消除,极易酿成安全事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把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贯穿于管养工作全过程,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高质量的农村公路管养,是提升路网整体效能、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路况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将提升管养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作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创造性地转化为我们公路中心的具体方案、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效。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管养工作放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方向明,则思路清,行动才有力。

二、聚焦主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落实,深耕管养“责任田”

管养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管”出安全、“养”出品质。当前,面对繁重的日常管护任务和汛期“大考”,我们必须将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主责主业的扎实成效上,特别是要将防汛保通作为检验我们战斗力的“试金石”。同时,坚决维护路产路权,是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发挥公路功能效益的法治基础和重要前提。

(一)坚持标准引领,提升养护质效,夯实安全基础。

强化规范执行。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各项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推动日常巡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定人、定线、定责、定时”,确保路面、路基、桥涵、沿线设施等得到及时有效的日常维护。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理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干预,通过科学的路况检测评估,及时采取封缝、罩面、局部修补等措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推动技术创新。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应用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养护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例如,研究应用冷补料、再生技术处理路面病害;探索利用小型机械化设备提升边沟清理、路面保洁效率;在有条件的路段,可试点应用物联网传感器进行路基稳定性、桥梁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鼓励一线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注重精细管理。推行精细化养护模式,从路面平整度、路肩整洁度、边沟通畅度、标志标线清晰度等细节入手,全面提升路容路貌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养护工程项目库,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有限的养护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日常养护做扎实、预防性养护做到位,才能为应对汛期等极端情况赢得主动、打牢根基。

(二)突出汛期防范,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通道。安全是管养工作的生命线,汛期更是对我们政治担当、专业素养、应急能力的集中考验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坚决打赢防汛保通攻坚战。

隐患排查要“全覆盖、零死角、动态化”。

机制要健全:建立并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常态化动态排查机制。要组织精干力量,集中开展一次拉网式、起底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重点要突出:聚焦“五类重点”:一是临水临崖、高陡边坡、易发山体滑坡路段;二是易积水、过水路面路段;三是路基有掏空、沉陷迹象路段;四是技术状况评定等级较低或存在结构性病害的危旧桥梁、涵洞;五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道路。对这些“关键少数”,要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策”,实行清单化管理。

手段要创新:在传统人工巡查基础上,积极运用无人机航拍、智能巡检车、远程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覆盖面,特别是对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

整改要闭环: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详细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实行销号管理。能立即整改的必须立行立改;短期难以完成的,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制定临时防护和监测方案,并纳入项目库优先安排治理。务必做到“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决不能让风险隐患在暴雨洪水中演变成阻断群众出行的“拦路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