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条例》研讨会交流发言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条例》研讨会交流发言-文库集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条例》研讨会交流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本次研讨会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条例》是规范党政机关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肩负着示范引领、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重大职责,必须深刻理解《条例》的精神实质,精准把握其各项规定,并将其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

一、深刻领会《条例》要义,筑牢思想认识之基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从延安时期的 “与人民同甘共苦”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勤俭建国”,再到新时代对“过紧日子”的强调,节约始终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贯彻落实《条例》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一)承续优良传统,赓续勤俭作风

中华民族素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中国共产党更是这一美德的忠实实践者和弘扬者。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白手起家,抑或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发展,勤俭节约始终是凝聚党心民心、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号召,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提倡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都深刻诠释了勤俭节约的重大意义。新修订的《条例》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光荣传统,将其制度化、法治化,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政机关践行勤俭作风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从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治属性和时代价值,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二)回应时代要求,聚焦发展大局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等多重挑战。党政机关的浪费行为不仅直接损害国家财产,更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甚至阻碍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严格执行《条例》规定,是从根本上遏制浪费现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政效能,实现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投入到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民生福祉和发展大计上来,确保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仅是作风建设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支撑。

(三)强化底线思维,严守纪律红线

《条例》的出台,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明确了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的行为边界和纪律底线。它不仅是行政管理规范,更是纪律戒尺。对浪费行为的规制,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倡导层面,而是上升到依规治党、依法行政的严肃范畴。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消耗,更是对党纪国法的漠视,对人民群众感情的伤害。对浪费行为的严肃查处,也体现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坚定决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将《条例》的各项规定视为不可逾越的 “高压线”,自觉对照检查,做到不越雷池、不踩红线,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实际行动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聚焦关键领域和环节,严格执行《条例》规定

《条例》针对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的各项浪费行为,作出了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对照《条例》要求,对号入座,认真审视自身在相关领域的行为,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一)规范公务接待,杜绝铺张浪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