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信息的“脸面”,有道是“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则普通信息,若能加上一个“耀眼”的标题,必将大幅增色。在实践中,有不少信息员对于信息正文煞费苦心、字斟句酌,对标题却敷衍了事、点到即止,很多好信息就是因为标题不给力轻易被信息采编者筛除,十分可惜。所以说,标题对信息的采编至关重要。
该类标题直接点出了信息的主要内容,既不用专门修饰,也不用特别归纳,简单明了。具体结构为:定语+主语,定语一般较长。这类标题用途很广,可以用于简讯,比如《2016年3月我市财政收入情况》;可以用于信息专报,比如《2015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也可以用于长篇信息,比如《××县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的做法》。这类标题虽不容易抓人眼球,但写作简单,多用于约稿信息或例行信息。
该类标题常常简略概述信息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一般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这类标题用途很广,既可用于简讯,比如《××市出台〈2023年××市民生工程安排意见〉》;也可用于长篇信息,比如《××区财政局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还可用于专报,比如《××市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这类标题语言平实,除主语、谓语和宾语外,也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定语或补语,对信息的主要内容作修饰限定。
3.最为干练的归纳型
这类标题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用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表达出来,最大特点是标题中有归纳性词汇,比如“三字诀”“四个强化”“六个重点”等。这类标题既不似点题型那样空泛,也不像简述型那样明了,撰写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对信息内容的归纳。在具体写作中,可以归纳措施,比如《××局“四轮驱动”加强财务管理》,其中“四轮驱动”就是具体措施;可以归纳成效,比如《××局狠抓绩效管理实现“五个进步”》,其中“五个进步”就是具体成效;可以归纳主体,比如《全市财政系统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其中“全市财政系统”就是具体主体。
4.最抓眼球的亮点型
这类标题比较特殊,它不符合题文一致原则,读者看标题无法了解整篇信息内容,却能看到信息中最闪亮的部分。这就好比一份套餐,先让你尝到最美味的部分,然后引诱你吃下整个套餐。这类标题在新闻稿中应用较为普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标题党”。在政务信息中也不少见,多用于简讯。比如一篇这样的信息:“2022年××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2.72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3.97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6.22亿元,同比增长26.9%。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三项收支增幅均列××市第三。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95%,列××市第一。”信息正文包含“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税收占比”等多项数据,如果按点题型来写,无非是“××区2015年财政收入情况”,如果按亮点型来拟,则可改为“××区201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标题中凸显“70亿元”可以极大增强信息的吸引力,比直述“××区2015年财政收入情况”要好很多。
5.最为工整的对仗型
这类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对仗的手法,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后两部分语言形式和字数一样。这类标题多用于长篇信息或专报,有时也可以加副标题。比如一篇信息专报的主标题为“乘改革之时闯创新之路”,副标题为“××局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其中“乘”对“闯”,“改革”对“创新”,“之时”对“之路”,均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结构助词对结构助词,字数一致。主标题结构工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副标题语言平实,点明具体内容,整个标题相得益彰,虚实得当,很有美感。
6.最具张力的对比型
这类标题主要通过运用反义词,增强对比的效果,标题具有激烈的起伏感,能够产生强大的语言冲击力,往往让人过目不忘。这类标题既可用于简讯,比如《市财政以“小奖补”撬动“大金融”破解企业融资难》;也可用于长篇信息,比如《××市开出230亿元“民生清单”实现“小财政”助推“大民生”》;还可以用于信息专报,比如《昔日供不应求 今日无人问津———××市煤炭企业困境分析和建议》。这类标题撰写相对较难,反义词的嵌入必须恰到好处,如果纯粹为了对比而对比,生搬硬套找反义词,反倒会题不达意。因此,拟写此类标题必须紧密结合信息内容。
7.最具指向的直叙型
这类标题多用于意见建议类或情况反映类信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议论性语言多,叙述性语言少,标题中经常使用“提出”“建议”等词语。这类标题结构相对简单:主语+建议(反映/提出/指出)+××××(正文内容的简述),比如《××县财政局提出“营改增”的三点意见》。
8.最为精简的一句型
当标题和信息本身是一体,信息点较少,需要阐述的东西不多时,常采用这类标题。该类标题多用于简讯或领导动态类信息。比如,“16日,××同志赴安义县调研。”这类信息领导一般只了解概况,如领导需深入研究,会作具体批示或派下属收集情况。
三、在操作上,需注重“五个细节”
制作信息标题,需下大气力,用心推敲、仔细琢磨,多动脑、多实践。在具体撰写过程中应注重五个细节。
一是题在文后。 “题文一致”是标题撰写的重要原则,要做到“题文一致”,标题的撰写放在正文之后是关键,因为正文是信息主体,标题因文而生,从来都是“人选合适的鞋子,没有谁会为穿鞋而剁脚”。如果一开始就拟定标题,那么正文的写作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写作的开展。
二是应简尽简。 标题用语必须简洁、明快,既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又要把最能体现信息价值的文字反映在标题上。在窗口处室工作时,笔者曾用“三个尽量”来总结行政审批的原则,转化到标题的写作中同样适用,即“能优化的结构尽量优化,能精简的语句尽量精简,能压缩的文字尽量压缩”。比如,“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财园信贷通’工作调度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出席,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市商务局等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各县区政府、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以及我市15家合作银行南昌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这样一条信息,如果改成领导动态类信息,其实就一句话:“8日,××同志参加全市‘财园信贷通’工作调度会议。”
三是音韵和谐。 汉语是最能表现节奏美感的语言,比如诗歌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最为常见,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如果从声、韵、调等方面对标题进行加工润色,无疑能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给标题增添新的活力,特别是对仗型标题更应在音韵方面多加注意。
四是善用数字。 数字最具说服力,很多信息特别是财经类信息,数字往往最能体现全文亮点和特色。信息员必须对数字有很强的敏感性,有时候将亮点数字拎出来,整合一下就能变成一条很有冲击力的标题。比如,“××区2019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一亿户”等。
五是生动活泼。 政务信息语言虽然以精准、平实、简明为要,但是信息标题也应适当考虑生动性和表现力,如果能以优美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展示标题,对吸引领导阅读将十分有益。比如《市财政局出台多项扶持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题》,这个标题语言中规中矩、平实准确,但缺乏表现力,如改成“市财政局锻造“政策“利剑” 斩杀大学生创业“拦路虎”》,整个语言气势就出来了,也更加生动形象,信息被采用的几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当然,文无定式。上面谈到的“三个原则”、“八种类型”和“五个细节”,多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在实际写作中未必每个标题都契合。这些更多的是笔者在信息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一种大致的归纳和总结,主要用于帮助读者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划定重点。
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则、类型或细节,只要能完成和符合表达信息内容的任务和要求,就是好标题!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胡军明,单位:南昌市财政局)
原文 《 浅谈政务信息标题的写作 》 刊登于 《秘书之友》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