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精神力量
基层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一)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广大青年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丰富学习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读书班等形式,组织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为青年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让党的理论知识融入青年日常生活。二是突出学习重点,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重点学习 习近平 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学习 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三是注重学习效果,确保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学习考核机制,定期对青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青年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党的理论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二)开展主题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一是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我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青年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遗址等,开展红色主题团日、入党入团仪式等活动,让青年在实地学习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二是结合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主题征文等,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培育爱国情怀。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青年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弘扬时代精神,激发奋斗动力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创造,敢于担当作为,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一是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挖掘和宣传我县各行各业涌现出的青年先进典型,如优秀共青团员、青年岗位能手、创业青年等,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让青年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年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的热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主题实践,培养创新精神。组织青年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平台,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奋斗热情。通过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形式,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奋斗的良好社会氛围。关注青年的成长需求,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让青年在奋斗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四)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基层团组织要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开展文化活动,丰富青年精神生活。结合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览、读书分享会等,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青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鼓励青年参与文化创作,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青年生活的优秀文化作品。二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文化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三是培育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组织青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青年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文明新风。通过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
二、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
组织是基础,体系是支撑。基层团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构建覆盖广泛、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确保团组织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一)扩大组织覆盖,消除组织盲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的分布和流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领域、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基层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青年特点和需求的组织设置方式,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一是推进新兴领域建团,扩大组织覆盖的广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互联网行业等新兴领域,加大建团力度,通过单独建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等方式,尽快实现团组织的全覆盖。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和服务,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团组织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加强流动青年团建,消除组织覆盖的盲区。针对流动青年群体,建立健全流动团员管理机制,加强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团组织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流动团员的动态,让流动团员在异地也能找到团组织,参加团组织活动。在流动青年集中的社区、企业、市场等场所,建立流动团员团支部或临时团支部,为流动青年提供学习、交流、服务的平台。三是关注特殊青年群体,拓展组织覆盖的深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青年、贫困青年等特殊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关怀,在他们中间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优化组织设置,提升组织效能
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是提高团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基层团组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联系青年、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一是适应区域化发展要求,构建区域化团建格局。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资源,建立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团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在村(社区)层面,建立以村(社区)团支部为核心,辐射辖区内各类青年组织的区域化团建体系,统筹推进区域内青年工作。二是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专业化团组织。在教育、卫生、金融、农业等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青年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团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活动,提高团组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行业团组织与其他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行业青年之间的学习和互动。三是创新组织形态,探索新型团组织模式。积极探索 “互联网+团建”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团支部、虚拟团支部等新型团组织,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织生活和活动方式,提高团组织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鼓励青年自主成立兴趣小组、志愿团队等青年自组织,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将其纳入团组织的工作体系。
(三)加强组织联系,增强组织活力
基层团组织要加强与上级团组织、同级党组织和其他团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局面,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活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与上级团组织的沟通汇报。及时向上级团组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争取上级团组织的指导和支持。认真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主动向上级团组织反映青年的意愿和诉求,为上级团组织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主动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坚持党建带团建,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团建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党组织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与其他团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与兄弟县区、周边乡镇(街道)团组织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加强与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团组织的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展活动,形成工作合力,为青年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
(四)规范组织生活,增强组织凝聚力
组织生活是团组织教育管理团员和青年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团组织要严格落实 “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内容和程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认真落实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按时上好团课。通过“三会两制一课”,加强对团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团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结合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创新组织生活形式,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将理论学习、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让组织生活更加贴近青年实际,更加富有成效。三是加强对组织生活的指导和监督。上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组织生活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基层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不认真的团组织,要进行督促整改,确保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