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 今天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清醒认识今年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
今年我市防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全市年均降雨量预计较常年偏多 xx %,其中主汛期(7-8月)出现极端强降雨概率显著增加,局部地区单日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极值。从地理条件看,我市横跨淮河流域中下游,防汛体系呈现 “ 山区-平原-城市 ” 三重叠加特征 , 上游山区分布着中小型水库和主要河道,中游平原区存在3处 蓄 滞洪区,而城区现有 xx 个 易涝点集中在老城区低洼地带。这种复杂地形使得洪涝、山洪和城市内涝风险并存,防汛压力呈现立体化、多维度特点。尤其值得警惕的是, 在 特大暴雨期间,东部乡镇24小时降雨量达 x 毫米,导致 x 个 行政村受淹,暴露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
(二)深刻汲取近年灾害事故的教训 。 近年来国内重大洪涝灾害为我们敲响警钟。 X省 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揭示出应急响应机制失灵、风险预警叫不醒等深层次问题; xx市 洪灾则凸显了跨区域联防联控的短板。反观我市自身,台风防御中虽实现人员零伤亡,但暴露出三大短板 , 一是老城区排水系统瘫痪,导致老旧小区平均积水深度达1米,最长达 xx 小时;二是移动泵车等大型装备配置不足,当时仅有的3台设备无法满足多点抢险需求;三是地下空间防控存在盲区, x 处地下车库进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值得反思的是去年 x 县山体滑坡事件,表面看是持续强降雨诱发,实则暴露隐患排查流于形式 , 该隐患点虽被 列入台 账,但未按要求设置位移监测仪,预警信息 传递仍 依赖人工巡查。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 , 防灾减灾体系还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必须建立 “ 教训-整改-提升 ” 的闭环机制。
(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 防汛救灾本质上是与自然灾害争夺生命权的战斗。要深刻把握两个 宁可的 辩证关系 , 在思想层面,必须破除年年防汛不见汛的麻痹思维,周边地市因侥幸心理延迟转移群众导致伤亡的案例就是鲜活反面教材;在行动层面,要落实四个提前要求,今年已开展的7次应急演练中,仍发现存在转移路线规划不科学问题。当前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 一是建立风险隐患动态清零机制,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 一 患 一 策管理;二是完善 “ 市- 县-乡-村 ” 四级物资储备体系,确保沙袋、冲锋舟等关键物资储备量较去年提升 xx %;三是创新预警发布方式,在传统媒介基础上,试点安装社区智能广播系统,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梗阻。只有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具体防控措施,才能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