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要特别警惕那些以“感情”为幌子的异常关心,以“朋友”为名义的违规吃喝,以“情谊”为外衣的送钱送物,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绝不用党性换人情,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爽爽交往。 (解放军报《怎么正确对待人情往来》)
【典故】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释义】 意思是,人的欲望一旦在某方面得到满足,就会变本加厉,肆意骄纵,只顾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对国家的刑罚无所顾忌。
【赏析】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文化传统,是表达或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礼记·曲礼上》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传统习惯中,人情往来的“介质”,可以是单纯的感情,比如相互间走访;也可以是钱物,比如在节庆或对方办婚丧喜庆等“大事”时,赠予礼品、礼金。在重人情、“重文轻商”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权钱“交易”,在心理上多会难以坦然接受。而“礼尚往来”的钱礼,往往没有直接诉求目的,不是即时的一对一的请托交换,从表面上看,只是为了表达“情义”,因而具有了道德上的“赦免符”。正是在这种“自我道德化表演”中,一些“想伸手”的党员干部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和心理安慰,忘掉或躲避开森严的纪律,在“心安理得”中逐渐破纪、违法。对手握公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管住人情往来,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交往之中有原则、人情之中有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坚决防范被人情往来拉下水,保持清清爽爽的人际交往。
【用法】 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规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净化社会交往,坚守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