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XX 县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统筹推进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构建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处置、闭环式管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现将我县实践探索与工作成效汇报如下: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基础保障是前提。 XX 县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通过规范化建设、协同化整合、数字化赋能三项举措,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平台,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健全工作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机制创新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 XX 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受理流程、整合专业力量等举措,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一)完善综治中心运行机制。一是 优化工作流程。制定综治中心标准化工作流程图,明确矛盾纠纷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等环节工作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二是 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建立“谁接待、谁负责、谁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办就办好”。 三是 强化跟踪督导。建立矛盾纠纷办理台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办理情况全程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及时有效解决。
(二)规范矛盾纠纷受理机制。一是 畅通线下渠道。在综治中心设立专门接待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一站式”受理服务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二是 拓展线上平台。依托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和“解纷码”,打造 24 小时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群众诉求“指尖提交、云端办理”。今年以来,全县线下受理矛盾纠纷 2018 件,线上受理 1124 件,办结率达 98 %以上。 三是 完善预警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动态 研 判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防、早介入、早化解。
(三)整合 矛调队伍 专业化。一是 建 强专业 力量。组建由调解员、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等 1473 人组成的专业化调解队伍,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 二是 创新工作模式。推行“专项组”工作模式,在县镇两级综治中心设立数据信息、分析 研判等 5 个专项工作组,实现矛盾纠纷精准 研 判、高效处置。 三是 培育品牌调解。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品牌,形成“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格局。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一是 完善考核指标。制定综治中心工作考核办法,将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行量化评分。 二是 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干部奖惩挂钩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 约谈问 责。 三是 注重群众评价。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三、聚焦提质增效,彰 显基层 治理成果
经过持续探索实践, XX 县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打造特色治理品牌。一是 创建“和阳悦舍”品牌。整合司法、交通、劳动保障等部门资源,打造一站 式矛盾 纠纷化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多元化 解”。 二是 建设专业调解中心。成立金融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调解委员会,构建专业化、行业化调解体系,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三是 培育社会调解力量。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二)创新多元治理模式。一是 推行“四维共治”机制。建立 警镇联动、社商联盟 、城乡联防、邻里守望工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是 深化网格化管理。完善“ 1 + 3 + N ”网格 化治理 模式,将全县划分为 1016 个综合网格,推动警务力量下沉,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三是 强化专群联动。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 实施“平安积分”制度。创新“党组织+网格+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群众通过参与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等方式获取积分,兑换便民服务和生活物资。 二是 强化经费保障。将基层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 注重典型引领。定期评选表彰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XX 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先进经验,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