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动员全省上下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度汛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刚才,省气象局、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分别汇报了工作情况,相关市县作了表态发言,吴强、杨同光同志作了具体安排。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 “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扛牢防汛抗旱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 **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质条件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暴雨洪涝多发区。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15 %, 6 个县(市)累计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习水县、赤水市等地出现山体滑坡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容不得半点懈怠,必须从三方面强化政治自觉: 一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2022 年水城县 “ 7 · 23 ”山体滑坡、 2023 年黔东南州 “ 6 · 8 ”特大暴雨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我们必须时刻谨记 习近平 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谆谆教诲,把防汛抗旱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是 立足省情实际,正视短板弱项。 当前工作中仍存在 “三个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麻痹,认为“ ** 年年防汛、年年平安 ”,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估计不足;基层预警响应机制不健全, 2024 年抽查显示,全省仍有 23 %的行政村未建立 “叫应”机制;避险搬迁进度滞后,纳入 2025 年计划的 1 . 2 万户地质灾害搬迁户,目前仅完成 42 %。这些问题必须限期解决。 三是 把握气候规律,增强工作前瞻性 。据省气象局预测,今年 6 月至 8 月全省降水偏多 2 — 5 成,乌江、北盘江等主要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同时,黔西南、黔南等喀斯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要坚持防汛抗旱 “两手抓”,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

二、聚焦重点领域,以 “防范胜于救灾”的紧迫感筑牢安全防线

当前全省已进入主汛期,要围绕 “五个紧盯”打好主动仗:

(一)紧盯地质灾害防治,守住 “不死人”底线。 ** 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 1 . 8 万处,威胁群众 45 . 6 万人。必须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 “头号任务”。 一是 强化预警 “叫应”刚性执行。 严格落实 “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五级包保责任,确保预警信息 30 分钟内直达村组、到户到人。对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实行 “一对一”帮扶转移。 二是 加快避险搬迁 “拔钉子”。 对纳入今年计划的 1 . 2 万户,实行 “一户一策”攻坚,省自然资源厅要每周调度,确保 9 月底前全部搬离危险区域。遵义市、毕节市要重点解决资金筹措难题,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三是 发挥基层组织 “前哨”作用。 推广六盘水市 “党员中心户+地灾监测员”模式,每个隐患点配备 1 名村干部、 1 名技术员、 5 名群众监测员,落实 24 小时巡查。

(二)紧盯江河湖库安全,确保 “不溃堤”目标。 全省现有水库(水电站) 2421 座,其中病险水库 37 座;乌江、赤水河等主要河流堤防达标率仅为 68 %。 一是 要 开展隐患 “清零行动”。 省水利厅牵头, 6 月 10 日前完成全省水库、山塘、堤防安全隐患排查,对遵义市红岩水库、黔南州凤山水库等 37 座病险工程实行 “一库一策”整改,主汛期前必须空库运行。 二是 要 强化流域联防联控。 落实乌江、沅江、北盘江等跨省河流 “五联机制”(联合监测、联合调度、联合会商、联合处置、联合演练),与重庆、湖南等上游地区共享水情信息。 三是 要 科学实施防洪调度。 省防指要统筹调度天生桥、构皮滩等骨干水利工程,严格执行汛限水位,严禁擅自超蓄。

(三)紧盯城市内涝治理,破解 “看海”难题。 全省 31 个城市建成区仍有易涝点 127 处,贵阳市观山湖区、安顺市西秀区等区域一旦遭遇短时强降雨,积水深度可达 1 米以上。要着力做到 “三个到位”: 一要 排水管网清淤到位。 各市(州)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督办, 6 月 15 日前完成所有易涝点管网清疏,贵阳市要重点整治花果园片区管网 “肠梗阻”问题。 二要 应急排涝准备到位。 每个易涝点配备 “三个一”(一台移动泵车、一支抢险队伍、一套应急预案),贵阳地铁要针对 1 号线喷水池站等低洼站点开展防汛实战演练。 三要 海绵城市建设到位。 加快推进贵安新区、遵义新蒲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年内新增透水铺装面积 50 万平方米、雨水调蓄池 15 万立方米。

(四)紧盯旅游安全管控,防止 “风险叠加”。 ** 是旅游大省,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 10 万人次。要落实 “三个严格”: 一要 严格景区限流管理。 遇暴雨橙色以上预警,梵净山、织金洞等山岳型景区必须立即关闭缆车、栈道,疏导游客至安全区域。 二要 严格涉水项目监管。 对荔波小七孔漂流、镇远㵲阳河游船等项目,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要立即停运,并做好游客解释和退费工作。 三要 严格大型活动审批。 汛期原则上不批准举办音乐节、马拉松等户外大型活动;确需举办的,必须经过应急、气象、自然资源三部门联合评估。

(五)紧盯抗旱保水保供,做好 “两手准备”。 黔西南州、毕节市等喀斯特地区十年九旱,要立足 “抗大旱、抗长旱”: 一要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抢抓国家增发国债机遇,推进凤山、观音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确保年底前新增供水能力 1 . 2 亿立方米。 二要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 500 亩以上坝区推广喷灌、滴灌设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至 52 %。 三要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对黔南州平塘县、铜仁市沿河县等旱情易发地区,落实 “一村一水源”应急方案,必要时采取分时段供水、送水上门等措施。

三、强化统筹协调,以 “全省一盘棋”的系统性提升应急能力

防汛抗旱是系统工程,必须打好 “组合拳”:

(一)完善 “四个机制”。一是 精准预警机制。 省气象局要加密会商频次,实现 1 小时预警到乡镇、 3 小时风险研判到村组。 二是 高效指挥机制。 各级防指要实体化运作,遇重大险情立即启动 “三级指挥长”坐镇模式(政府主官、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 三是 物资保障机制。 省级储备库要增配卫星电话 200 部、无人机 50 架,前置冲锋舟 300 艘到重点乡镇。 四是 社会动员机制。 发挥 “ ** 应急全民拍 ”平台作用,落实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奖励 10 万元。

(二)提升 “三种能力”。一是 科技支撑能力。 运用高分卫星、北斗监测站对地灾隐患点实时监控,推广 5G 智能预警广播系统。 二是 专业救援能力。 省消防救援总队、安能集团要开展地下空间救援、孤岛救援等针对性训练。 三是 基层自救能力。 6 月底前完成所有行政村 “三个一”培训(一次演练、一本手册、一堂课)。

四、压实责任链条,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工作落实

防汛抗旱是 “天大的事”,要层层扣紧责任链条:

(一)拧紧 “三级责任”。一要 党政同责。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既挂帅又出征,对重点工作直接部署、直接督办。 二要 部门主责。 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自然资源、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决不允许推诿扯皮。 三要 基层尽责。 乡镇干部、村 “两委”成员要落实包保责任,对失职失责的严肃追责问责。

(二)严明 “三项纪律”。一是 值班纪律。 主汛期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不得同时离开辖区,乡镇干部必须 24 小时在岗。 二是 信息纪律。 重大险情必须 30 分钟内电话报告、 1 小时内书面报告,决不允许瞒报迟报。 三是 督查纪律。 省防指要联合省纪委监委开展暗访督查,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全省通报。

同志们,防汛抗旱事关全局,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 “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的担当,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警惕,坚决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