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动员全省上下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度汛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刚才,省气象局、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分别汇报了工作情况,相关市县作了表态发言,吴强、杨同光同志作了具体安排。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 “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扛牢防汛抗旱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 **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质条件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暴雨洪涝多发区。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15 %, 6 个县(市)累计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习水县、赤水市等地出现山体滑坡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容不得半点懈怠,必须从三方面强化政治自觉: 一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2022 年水城县 “ 7 · 23 ”山体滑坡、 2023 年黔东南州 “ 6 · 8 ”特大暴雨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深刻。我们必须时刻谨记 习近平 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谆谆教诲,把防汛抗旱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是 立足省情实际,正视短板弱项。 当前工作中仍存在 “三个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麻痹,认为“ ** 年年防汛、年年平安 ”,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估计不足;基层预警响应机制不健全, 2024 年抽查显示,全省仍有 23 %的行政村未建立 “叫应”机制;避险搬迁进度滞后,纳入 2025 年计划的 1 . 2 万户地质灾害搬迁户,目前仅完成 42 %。这些问题必须限期解决。 三是 把握气候规律,增强工作前瞻性 。据省气象局预测,今年 6 月至 8 月全省降水偏多 2 — 5 成,乌江、北盘江等主要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同时,黔西南、黔南等喀斯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要坚持防汛抗旱 “两手抓”,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
二、聚焦重点领域,以 “防范胜于救灾”的紧迫感筑牢安全防线
当前全省已进入主汛期,要围绕 “五个紧盯”打好主动仗:
(一)紧盯地质灾害防治,守住 “不死人”底线。 ** 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 1 . 8 万处,威胁群众 45 . 6 万人。必须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 “头号任务”。 一是 强化预警 “叫应”刚性执行。 严格落实 “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五级包保责任,确保预警信息 30 分钟内直达村组、到户到人。对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实行 “一对一”帮扶转移。 二是 加快避险搬迁 “拔钉子”。 对纳入今年计划的 1 . 2 万户,实行 “一户一策”攻坚,省自然资源厅要每周调度,确保 9 月底前全部搬离危险区域。遵义市、毕节市要重点解决资金筹措难题,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三是 发挥基层组织 “前哨”作用。 推广六盘水市 “党员中心户+地灾监测员”模式,每个隐患点配备 1 名村干部、 1 名技术员、 5 名群众监测员,落实 24 小时巡查。
(二)紧盯江河湖库安全,确保 “不溃堤”目标。 全省现有水库(水电站) 2421 座,其中病险水库 37 座;乌江、赤水河等主要河流堤防达标率仅为 68 %。 一是 要 开展隐患 “清零行动”。 省水利厅牵头, 6 月 10 日前完成全省水库、山塘、堤防安全隐患排查,对遵义市红岩水库、黔南州凤山水库等 37 座病险工程实行 “一库一策”整改,主汛期前必须空库运行。 二是 要 强化流域联防联控。 落实乌江、沅江、北盘江等跨省河流 “五联机制”(联合监测、联合调度、联合会商、联合处置、联合演练),与重庆、湖南等上游地区共享水情信息。 三是 要 科学实施防洪调度。 省防指要统筹调度天生桥、构皮滩等骨干水利工程,严格执行汛限水位,严禁擅自超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