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纪委书记在2025年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再抓两年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及下一步计划作汇报。2023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关于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坚持“小切口、大纵深”工作思路,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执法司法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精准施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23年至2024年,全县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26起,处理152人,追缴资金87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从82.3%提升至93.6%。但对照党中央“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的明确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为此,县委决定将2025-2026年作为“集中整治深化年”,以“三不腐”一体推进理念深化专项治理,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压实整治责任链条 县委将专项整治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建立“县委统筹、纪委主抓、部门主责、镇街落实”四级联动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我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2023-2026年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9个重点领域整治任务,细化28项具体措施。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听取整治进展,对连续2次排名末位的镇街和部门“一把手”进行约谈。2024年,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力, 约谈镇 街党委书记3人、分管副镇长5人。三是深化协同联动。建立纪委监委与审计、财政、信访等部门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2024年通过部门联动发现虚报冒领惠农补贴问题线索17条,立案查处9人。

(二)突出重点攻坚,靶向破解顽 痼疾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解决的突出问题,开展“三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清仓起底”行动。对2021年以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发现的民生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建立“红黄蓝”三 色管理 台账,挂牌督办重点线索32件。2024年成功突破某敬老院院长套取特困供养资金58万元的典型案件,追回全部损失并移送司法。二是实施“穿透式”监督。针对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比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数据与实地核查结果,发现并整改合同不规范、资产底数不清等问题136个,追缴承包费230万元。三是深化“点穴式”整治。在医疗领域推行“廉政查房”制度,联合卫健部门对12家卫生院开展突击检查,查处收受药品回扣、过度医疗等问题8起,处理12人,推动全县医疗费用人均下降15%。

(三)注重标本兼治,提升系统治理效能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 结合,推动整治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做实以案促改。针对查处的虚报耕地面积骗取补贴案件,推动农业农村局建立“卫星遥感+实地测绘”交叉验证机制,2025年小麦种植面积核减误差率从12%降至3%。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制作《基层“微腐败”警示录》教育片,在全县233个行政村巡回播放,组织村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6场次,12名涉案人员主动投案。三是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惠民资金发放管理办法》等制度11项,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群众参与率提升至95%。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形势分析

(一)基层监督力量仍显薄弱 全县12个镇街纪委平均仅有2.3名专职干部,却要监督辖区内数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监督覆盖面存在“盲区”。以某镇为例,3名纪委委员需监管全镇12个行政村、387名党员及23家站所,人均监督对象超130人,导致对村级“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流于形式。2024年查处的152件问题中,仅有37件由镇街纪委主动发现,其余均来自上级转办或群众举报,暴露出基层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充分。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平均年龄52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61%,履职能力不足问题突出。某村监委会主任因不熟悉财务知识,连续3年未发现村会计虚报餐费套取资金问题,直至县委巡察组入驻才暴露。这种“力量弱、能力低”的现状,导致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长期滋生。

(二)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不畅 尽管已开通“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但群众知晓率仅为38%,2024年平台访问量不足10万人次,反映问题仅217条,日均访问量不足300次,与全县42万常住人口形成鲜明反差。部分群众因担心打击报复不愿举报,如某村原村主任侵占集体资产问题,虽有多名村民知情,但因其亲属在镇政府任职,群众选择沉默,直至其退休后才被举报。此外,平台功能设计不够“接地气”,如问题反映需填写“违纪类型”“涉及金额”等专业术语,部分老年人因操作困难放弃举报。某镇纪委曾收到一封手写举报信,反映村干部违规发放低保,但因未通过平台提交,差点被归入“无效信件”。这种“不敢用、不会用、不愿用”的困境,严重制约了群众监督效能的发挥。

(三)新型腐败手段更加隐蔽 腐败分子不断翻新手法,从“直接贪占”转向“期权腐败”“隔空伸手”。2024年查处的某学校校长通过虚构“智慧校园”项目收受贿赂案件,作案手段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境外账户转账,调查人员需协调网信、金融、公安等部门联合攻坚,仅资金穿透分析就耗时2个月。此外,部分公职人员利用“影子公司”“白手套”隐匿身份,如某镇国土所所长通过堂弟注册的“皮包公司”承揽土地整治项目,7年间套取工程款360万元,案件查处 时该公司已注销,调查难度极大。更值得警惕的是,“腐败期权化”趋势明显,某医院院长在药品采购中为某企业“量身定制”招标条件,但收受好处费发生在退休后,这种“延迟满足”式腐败给案件查办带来极大挑战。

三、下一步深化整治工作的重点举措

(一)实施“三大工程”, 织密基层 监督网络 一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2025年上半年完成镇街纪委“两专三兼”标准化建设,每个镇街配备2名专职纪委委员、3名兼职监察员。建立村级纪检委员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对履职不力的23名村级纪检委员进行调整。二是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升级“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增加“扫码举报”“视频举证”功能,2025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一村一码”全覆盖。三是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与县委党校合作开设基层监督专题培训班,2025年培训镇村纪检干部500人次,选拔10名优秀村级纪检委员到县纪委跟班学习。

(二)开展“五项攻坚”,严查群众身边“蝇贪” 一是攻坚乡村振兴领域。开展惠农补贴“清卡”行动,重点查处虚报冒领、滞留延压等问题,2025年实现“一卡通”资金发放全程可视可溯。二是攻坚教育医疗领域。推行“阳光招生”“智慧医疗”工程,2025年建成全县教育入学“一网通办”平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全部纳入省级集中招标系统。三是攻坚食品安全领域。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平台,2025年将全县8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纳入追溯体系。四是攻坚执法司法领域。开展“小过重罚”专项治理,2025年对市场监管、交通执法等领域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五是攻坚生态环保领域。建立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回头看”机制,2025年对2016年以来环保信访件办理情况逐一过筛。

(三)构建“三不腐”机制,深化标本兼治成效 一是强化“不敢腐”的震慑。2025年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对2020年以来未办结的民生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力争实现存量清零、增量随清。二是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推动各职能部门开展廉政风险排查,2025年完成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系统内控机制建设,推广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经验。三是增强“不想腐”的自觉。2025年建设县级廉政教育基地,打造“清风公交”“廉洁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开展“好家风润古徵”主题活动,评选廉洁治家最美家庭50户。

同志们,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是习近 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我县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