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开展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活动。一路走来,我们实地走访了多个乡镇的特色产业项目,看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感受到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这次观摩,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也是为大家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在此,我结合此次观摩情况和当前工作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们实现了从“小散弱”到“大而强”的转变。过去,我们的乡村产业大多以传统农业为主,规模小、布局散、效益低。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比如,咱们的特色水果产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千亩发展到了现在的数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同时,围绕特色水果,还发展了果汁加工、果脯制作、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附加值。还有我们的畜牧品种养殖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周边地区,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产业模式来看,我们实现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突破。过去,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抗风险能力弱。现在,我们积极探索“农业+”“乡村旅游+”等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拿咱们参观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来说,他们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此外,我们还鼓励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效益来看,我们实现了从“低产出”到“高效益”的提升。过去,农民种地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如今,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以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他们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与药企签订了收购合同,解决了销售难题,实现了产销对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收入大幅增加。据统计,去年全县特色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达到了*元以上,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问题,找准产业发展的短板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产业规划不够科学合理。部分乡镇在产业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布局,盲目跟风上项目,导致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比如,一些乡镇看到别的乡镇发展某种产业效益好,就不顾自身实际,一哄而上,结果造成了产能过剩、市场饱和。同时,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衔接不够紧密,存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在产业发展中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但总体来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农产品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种植养殖方式上,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我们的农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只能以低价销售,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牌营销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消费者对我们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虽然我们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乡村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带动能力弱。
五是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缺乏适合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三、聚焦重点,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明确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蓝图”,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立足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乡镇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发展潜力,合理布局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要注重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加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引进和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实基层农技人员力量,提高农技服务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是产品的“身份证”,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品牌营销,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深化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业为拓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通过PPP模式、股权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领域。同时,要加强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强化保障,凝聚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我们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产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要强化考核评价。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将产业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加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跟踪问效,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要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志们,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使命光荣。让我们以此次现场观摩会为契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