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县级行政复议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始终秉持“复议为民”的理念,针对行政复议存在的受理渠道受限、资源整合不足、办案效能有待提升、解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通过多维度的改革举措,以行政复议改革的局部突破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发展,切实拓宽群众借助行政复议表达利益诉求、化解行政争议的通道,拉近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距离。

一、聚焦“拓宽”,畅通行复议渠道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服务民众的制度效能,抓住关键要点和核心任务,积极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确保行政复议渠道的畅通无阻。

1.完善行政复议机构设置。 精心制定《**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整合行政复议职能,合理调整行政复议机关及其机构的工作模式,确立**县人民政府为县级唯一行政复议机构,并统一使用“**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的名称与印章,行政复议文书统一加盖“**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用章”。

2.强化组织与人员保障。 为解决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中的人员编制难题,经过多方协调论证,开辟编制优化调配新途径。在县司法局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承担县政府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选拔3名具备行政复议资质的人员负责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并由县政府任命为行政复议员,确保改革后行政复议的办案质量、效率和标准不受影响。

3.延伸复议服务触角。 在全县10个乡镇(街道)设立基层行政复议联络点,构建“法律咨询、材料受理、审核上报、多元化解”的工作模式,全方位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充分保障群众的复议申请权利。

二、着眼“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以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为核心目标,整合各类资源,全方位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为民众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1.构建行政复议办案流程体系。 依据集中统一行使行政复议权的要求,梳理并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制定并出台《**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流程规范》《**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听证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共计8项工作制度,达成“统一办案流程”“一致裁判标准”的目标。

2.完善行政复议设施场所建设。 将行政复议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按照便民、高效、一站式服务的标准,在县司法局打造满足办案需求的接待区、立案区、听证区、阅卷区、审理区、档案区等功能区域,并设置明确标识方便申请人寻找;配备齐全执法记录仪、打印机、通讯和交通等办案设备,为申请人提供复议咨询、事项告知、材料初审等法律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理”。

三、着力“创新”,提升办案质效

以创新行政复议审理机制为导向,积极探索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实地调查、调解和解等办案审查方式,不断提高复议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1.实行“书面审查与当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把握申请人诉求。 在接待复议申请人和受理复议申请时,除对行政复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外,还与申请人当面交流,深入了解实际诉求和案件详情,切实解决申请人面临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县行政复议工作尚未收到任何投诉举报。

2.推行“实地勘查与公开听证联动”的模式,全面掌握案件情况。 在书面审查基础上加大实地勘查力度,通过实地走访、询问证人与利害关系人、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深入了解案件全貌,适时运用听证方式查明案件事实。自2023年以来,我县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5件,审结80件,其中实地勘查核实证据的案件20件,咨询专家、法律顾问意见85次,集体议案80次。

四、立足“完善”,健全解纷机制

坚持将工作重心前移,转变行政复议办案思路,积极开展普法说理工作,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

1.健全“复议与调解对接”机制。 秉持“前端防控、预防为主”的原则,将调解机制前置,依托**县“法治和谐”行政争议调解室,为相关单位开展行政争议调解提供指导依据,有效减少行政纠纷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和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2.构建“说理型”复议机制。强化复议文书的释法说理功能,在充分了解申请人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解释,从源头上化解不必要的行政纠纷。自2023年以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释法理,以申请人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而终止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已占全部受理案件的18.5%。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