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关于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 “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制度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系统谋划,高站位部署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 “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对标中央纪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意见》,结合县实际制定 “ 1 + 8 ”实施方案,明确 32 项重点任务、 86 条具体措施。修订《县纪委监委工作规则》,完善议事决策、督查督办、保密安全等 12 项核心制度,建立 “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等 6 项协作机制。特别是创新建立 “三重一大”事项法治化审查制度,对问题线索处置、措施使用、处分决定等关键环节实行“法核前置”,全年共开展法治审查 127 次,纠正程序违规问题 23 个,相关经验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专题报道。

(二)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监督执纪执法体系。 完成派驻机构改革 “后半篇文章”,将 15 个派驻纪检监察组整合为 7 个监督协作区,实行 “片区管理+交叉监督”模式,监督覆盖率提升至 98 %。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在 12 个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配备专职监察员 36 名,建立 “村级监察信息员”队伍,实现监督“触角”直达村居。深化大数据监督应用,建成“智慧纪检监察”平台,整合民生资金、公车管理等 21 类数据资源,开发 “红黄蓝”三色预警模型,全年生成异常数据 432 条,查实问题线索 89 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12 人,相关做法获省纪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突出政治引领,筑牢绝对忠诚思想根基。 建立 “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纪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课”,全年开展专题学习 28 次。实施 “青廉工程”,组织 35 岁以下纪检监察干部开展 “重走长征路”红色教育、“廉政家访”等活动,建立“导师帮带制”,由班子成员与年轻干部“一对一”结对培养。开展“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大讨论”,举办“纪检监察干部论坛” 12 期,征集金点子 67 条,推动形成 “人人讲规范、事事守法治”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高标准提升监督执纪执法质效

(一)做实政治监督,护航发展大局。 建立 “清单+台账+专班”监督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制定监督清单 32 项,明确 98 项具体任务,建立政治监督活页 127 本,实行 “周更新、月调度”动态管理,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 5 个专项监督组,采取 “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 46 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 132 个,其中推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农村 “三资”管理不规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87 个。特别是创新建立 “巡纪联动”模式,与县委巡察办建立“线索移交、人员协作、成果共享”机制,对粮食购销领域开展专项巡察,通过“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发现问题线索 23 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15 人,移送司法机关 3 人,追缴资金 870 万元,推动建立《粮食储备动态监管办法》等制度 5 项,相关案例入选省纪委 “十大精品案例库” 。(二)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 “三不腐” 。保持高压态势,全年立案 289 件,同比增长 21 %,其中县管干部 42 人,采取留置措施 7 人,追回外逃人员 2 名。做实以案促改,针对招投标领域系统性腐败案件,推动建立 “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大数据监管”新模式,相关制度漏洞全部整改到位。强化警示教育,拍摄《迷失的“掌门人”》等警示教育片 3 部,组织旁听职务犯罪庭审 12 场,覆盖党员干部 1 . 2 万人次,推动发案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67 场,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92 项。

(三)坚持守正创新,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在全省率先建立 “监督执纪执法质量评查体系”,制定《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从事实证据、程序手续、定性处理等 6 个方面细化 128 项评分细则,实行 “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反馈”,全年评查案件 289 件,整改问题 432 个,案件优良率提升至 95 %,其中对评查发现的“取证不规范”“措施使用不当”等 6 类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建立 “证据采集指引”“措施使用负面清单”等 8 项制度。创新 “纪检监察建议+整改评估”机制,对 2020 年以来制发的 136 份纪检监察建议落实情况开展 “回头看”,通过“实地验收+群众满意度测评”方式,督促整改“纸上落实”问题 27 个,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12 项,如针对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制发的《关于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监察建议》,推动县政府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 “盲评”管理办法》,相关经验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广。三、强化自身建设,高质量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一)实施 “素质提升工程”,锤炼过硬本领。 开展 “纪检监察大讲堂” 24 期,采取 “每月两期、每期一专场”模式,邀请省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党风政风监督室等骨干及省委党校法学专家授课,课程涵盖《监察法实施条例》解读、大数据监督实务等专题,累计培训 2800 余人次;创新 “情景模拟+复盘推演”教学模式,组织“模拟谈话突破”“证据链构建”“笔录规范制作”等实战演练 16 场,通过角色扮演、红蓝对抗等方式,使干部在仿真场景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建立 “跟班学习+轮岗交流”机制,选派 23 名年轻干部到省市纪委参与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扫黑除恶 “打伞破网”等专案办理,其中 3 人因表现突出被上级纪委点名借调;安排 17 名干部到信访举报、案件审理等岗位进行 6 个月全脱产交叉任职,通过 “老带新”“专带兼”模式,使干部熟练掌握信访处置、定性量纪等核心技能,交叉任职干部返岗后均能独立承办复杂案件。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业务技能竞赛中,县代表队以《模拟案件审理》全场最高分荣获团体二等奖, 3 名干部分获 “笔录制作”“案件分析”单项冠军,被省纪委纳入“骨干人才库”重点培养。

(二)健全 “严管严治体系”,强化自监督。 出台《纪检监察干部 “八小时以外”监督办法》,建立“家属助廉微信群”,开展“廉政家访” 127 人次,签订《廉洁承诺书》 289 份。建立 “刀刃向内”常态化机制,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实行“提级办理+挂牌督办”,全年处置问题线索 9 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2 人,组织处理 3 人,调整不适合岗位干部 4 人。特别是严肃查处了某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违规接受宴请案件,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 “以案促改”专项教育,相关通报被省纪委作为典型案例转发。

(三)完善 “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建立 “干部实绩档案”,将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职级晋升挂钩,全年推荐提拔重用干部 15 人,晋升职级 23 人。落实 “全员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制度,建立干部健康档案,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团体辅导 6 场,帮助 3 名干部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在全县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县纪委监委连续三年位列执法监督部门第一名,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总结成绩的同时,们也清醒认识到,对标上级要求,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 政治监督精准化水平仍需提升,个别监督项目存在 “大水漫灌”现象; 二是 “四项监督”贯通协同还不够顺畅,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机制有待完善; 三是 基层监督力量相对薄弱,乡镇纪委办案能力存在 “两极分化”问题。对此,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步,们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 “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 深化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探索建立 “政治监督项目化”机制; 二是 完善 “大监督”格局,推动“四项监督”与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贯通协同; 三是 实施 “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工程,开展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