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委书记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教育工委书记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教育工委书记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各级教育工作大会和**市师德师风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我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明确重点,同心奋进,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学生喜欢、家长称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会前,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刚才,*个单位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期工作和下步打算做了交流发言,希望各级各类学校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理解把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建设事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求“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由此可见,国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高度予以贯彻落实,在教育战线形成高度共识。

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对教师的高期待从未改变。教育行业的形象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衡量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教育工作多年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育人质量始终稳居全**乃至全省前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但也要看到,这支队伍在师德师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还极大破坏了教育生态,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特别是当前舆论环境与以往有很大变化,师德师风舆情燃点低、爆点高、传播快、关注广,一点小事就会引发重大负面舆情,给工作带来被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关乎教育改革发展,关乎社会文明风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专项整治,优化长效机制,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市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改革教育评价,而支撑这些教育改革创新的第一要素和标准始终是良好的师德。优良的师德师风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使每一位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全体教师都具备高尚的师德,重塑教师良好形象,才能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提升教育行业的公信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第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从社会治理学角度分析,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工程。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关乎全社会人心教化的问题,是一项“四两拨千斤”的社会治理工程。如果按1位学生平均影响3位家长来计算,我们**市***余名在职教师托举着***万名在校学生,影响到的家长数量高达**万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楷模,整个教师队伍应当成为“社会最文明群体”,传递正能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向更加文明、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正视问题不足,清醒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性

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其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坚持不懈做该做的事,德业双馨;另一方面是指一定不做不该做的事,守住师德红线不逾矩。从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看,我们的教师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违背教育规律、丧失师德的行为。会前印发的《方案》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涵盖**大方面、**个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请各学校会后认真组织单位层面、教师层面的自查,对号入座,迅速落实整改。在这里,我重点列举四方面表现。

一是个别教师政治站位 不高 。有的教师意识形态鉴别力不强,发表损害党的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不当言论;有的教师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产生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参与社会传销、邪教、非法宗教、封建迷信等活动;有的教师通过课堂、论坛等发表、转发错误观点,编造、散布不良信息。

二是个别教师职业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受社会不良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减退,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的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家长宴请;有的教师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提供补课生源或学生信息,诱导学生到指定机构补课,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获取回扣;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躺平”,把上课当副业,把工作当捎带,出工不出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