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整改,或近5年内有严重损害生态环境行为被查处的;(4)存在拒不履行生效裁判行为或干预司法行为的;(5)存在侵占国家、集体财产等行为未整改到位的;(6)近5年内存在非法经营、无故拖欠工资等违反劳动经济法规行为,或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7)属于近5年内发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直接责任人的;(8)属于综合评价结果为C级非公经济人士的;(9)受到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未过影响期(处分期),或3年内曾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原则上不推荐提名为代表委员人选。
2.代表名额分配及比例结构。根据上级规定,乡党代会代表名额以40名为基数,再按每50名党员增加1名代表计算,代表名额一般不超过上次党代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拟定为53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7.5%。乡党代会代表按两类划分:党政干部代表,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乡党政干部代表的比例建议一般不超过30%(即不超过15名);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不少于70%(即不少于38名);年龄45岁以下的代表比例不少于50%(即不少于27名);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地区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业主代表的比例不超过上届。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选举单位,要安排适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党员代表。注重选举创新创业人才、村播直播从业者、新农人等方面代表。乡党代会代表与人大代表可适当交叉。对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员,符合条件的作为党代会代表,为保证质量,一般也要作为人大代表人选。代表名额的分配参照上述各方面的比例要求,按照各选举单位的党员人数、经济发展情况及工作需要确定,详见代表名额分配表。
3.代表的产生方法。乡党代表采用“一推、两审、一察、一选”的办法产生。“一推”,选举单位组织召开党员推荐会(党员参会人数超过应到人数三分之二),按照不少于代表名额30%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单。与乡党委沟通后,再按照不少于26%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两审”,乡党委、市级相关部门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两级联审。由乡党委按照党代表资格条件“九个一律”“九个不宜”的原则要求,对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进行初审,提出明确审查意见。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宣传、统战、政法、法院、检察院、发改、公安、人力社保、卫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税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审计、信访、综合行政执法、工会、工商联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审查小组,采取资格联审在线平台“云联审”和线下联审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联合审查。“一察”,乡党委参照干部考察办法,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逐一考察。谈话范围包括组团团长、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联户群众等,尤其是考准考实在关键时刻和政治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倾向和表现。同时,选举单位组织党员、群众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组织开展“信任度”测评,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经公示后,由选举单位召开党的委员会会议,按照不少于20%的差额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并报乡党委审查。“一选”,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对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选举,产生正式代表。报乡党委审批后,在本乡范围内集中公布。具备条件的村在代表选举前,可组织代表候选人进行履职承诺。
四、党委换届工作时间安排
乡党委换届工作从2021年6月1日开始,至10月20日左右结束,具体分六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96天,6月10日至9月14日)
1.召开乡党委会,讨论确定党委换届选举工作计划,讨论确定有关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分工,讨论确定乡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基本框架和撰写责任人员。
2.召开由换届工作指导组和乡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明确换届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
3.开展分析排摸,摸清底数,合理划分选举单位。
4.在深入调研座谈基础上,撰写乡党委、纪委工作报告。
5.召开乡党委会,讨论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XX乡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XX乡第七次代表大会的请示》《中国共产党XX乡党委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6.建立乡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代表选举工作小组、人事安排工作小组、文件起草工作小组、提案工作小组、会务准备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换届风气督导小组、安保工作小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等9个工作小组。
7.分工作片建立乡党委换届工作指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8.江山市委派出考察组,对乡领导班子及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员进行全面考察。定向全额民主推荐新一届乡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员,民主推荐近期可提拔担任乡领导班子人选。
(二)宣传发动阶段(4天,9月14日至9月17日)
1.召开党委换届动员会,传达贯彻上级关于乡党委换届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动员部署本乡党委换届工作。
2.由全乡各村、乡属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乡机关干部和指导组成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会,进行业务培训,并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
3.分工作片召开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部书记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意见和建议。
4.下发《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XX乡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通知》和《致全乡共产党员的公开信》,要求外出党员回乡参加选举。
5.撰写宣传提纲,利用电视、广播、条幅、新媒体等广泛开展选举工作宣传。
6.召开乡机关干部会议,进行转段工作部署。
(三)代表推荐阶段(24天,9月18日至10月11日)
1.选举单位通过寄送《党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会议通知书》、电话联系等方式,通知党员参加推荐会议,并签订党员换届纪律承诺书。
2.选举单位组织召开党员推荐会(党员参会人数超过应到人数三分之二以上),按照不少于代表名额30%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单。
3.选举单位通过党员推荐,与乡党委沟通后,按照不少于代表名额26%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
4.市、乡两级建立健全代表资格联审机制,由乡党委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初审,提出明确审查意见。市级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
5.乡党委成立考察组,对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开展民主测评和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填报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登记表,并公示5个工作日。
6.选举单位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乡党委考察情况反馈意见,按照不少于代表名额20%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并报乡党委进行批复。
(四)代表选举阶段(4天,10月12日至10月15日)
1.选举单位通知党员参加选举会议,并张贴不能参加选举会议党员的公告。
2.乡党委组织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选前培训和集体谈话,强调选举纪律,并签订《竞职(履职)承诺书》、《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选纪承诺书》。
3.各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正式代表,报乡党委审批。
4.开展新当选代表任前培训、调研视察等,同步开展代表提案征集、初步审查、党费审查、组建代表提案工作小组等工作。
(五)召开党代会阶段(5天,10月16日至10月20日)
1.召开党委会,听取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讨论大会日程安排,讨论确定《大会选举办法(草案)》,讨论党代会工作汇报及有关规则制度等讨论稿,审查代表名单、划分代表团、确定各代表团召集人、列席人员、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及执行主席分组名单,确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名单。
2.根据市委关于乡党委班子配备方案和考察情况,讨论决定新一届乡党委、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
3.由乡党委向市委呈报新一届乡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及有关材料。
4.市委对上报的新一届乡党委、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审查批复。批复后,乡党委公示5个工作日。
5.下发召开党代会的通知,编印会议相关材料,做好大会准备工作。
6.按照大会日程召开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乡党委班子和纪委班子,讨论并通过有关制度规定草案,选举产生出席上一级党代会代表。
(六)总结完善阶段(3天,10月21日至23日)
1.上报选举结果,做好换届工作总结。
2.做好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编印换届工作资料汇编。
五、加强对乡党委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乡党委换届工作要在2021年10月20日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乡所有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责任,分类指导,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1.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换届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党委的换届工作。各党组织按照乡党委要求,做好各阶段的工作。
2.做好思想引导。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要关心和爱护干部,普遍开展谈心交心活动。
3.严格规范程序。乡党委换届工作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要严格按照上级精神通知,切实增强党性意识、程序意识,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内有关规定办事,做到程序规范、操作规范,决不允许随意简化程序,决不能怕麻烦、图省事、简单化,切实保证换届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4.严明换届纪律。以乡属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织开展换届纪律专题学习教育,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换届风气监督“两个通知”,以及“十严禁”的换届纪律规定,还要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相关典型案件通报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严守换届工作纪律,抵制不正之风。全面推行换届纪律承诺制,全面发放《严肃换届纪律提醒卡》,做到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教育在先。采取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微信等方式,畅通干部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建立快速查核和专办机制,做到“有报必查”“露头就打”。
5.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扎实做好换届政策法规和纪律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深入报道XX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成就,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有关换届的舆情监管和舆情研判,严格新闻宣传纪律,规范换届信息发布。特别是高度关注网络舆情,防止不实信息和谣言传播蔓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研判处理,针对性建立应急预案,妥善做好突发舆情应对处置,防止恶意炒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