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弥足珍贵、历久弥新的“传家宝”。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要秉承“真去经”的态度,朝着“取真经”的目标,重谋划、摸实情、见实效,练就“实、准、深”基本功,切实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要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练好“实”字功,全面了解情况。 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基层基础、现实问题、求实求真为导向,以 探根溯源、摸清实况、疏通梗阻为重点, 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调查了解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 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样,只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在调研过程中,要坚持“身入基层”与“心到基层”相结合,“问诊把脉”与“取经问道”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精准选择调研对象”相结合。要从思想感情上融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向田间地头、居民院落、楼栋小区,问一问“泥土味”、“烟火味”、“市井味”。积极开展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蹲点调研,打破“心墙”,打开“话匣”,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群众意见,耐心倾听群众抱怨,诚心接受群众批评。 要 克服先入为主的预见、结论或偏好,避免 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钦差”式、“嫌贫爱富”式调研,防止调查研究掉链子、走过场、放空炮 。近处远处到要去,好的差点都要看,赞扬批评都要听,坚决杜绝“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特别是要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剖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切实把惠及群众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要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精神,练好“准”字功,找准问题关键。 深入基层是态度,解剖麻雀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基层寻计问策、多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运用辩证、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事情的全貌和真相,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在“ 全、准、透 ”上铆足劲、下功夫,抓突破。要善于总结规律、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深入研究前因后果和问题症结,从而 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可操作的措施和方案,推广具有支撑力的典型经验。要 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 聚焦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抓住老百姓关注的烦心事、闹心事和揪心事,在躬耕实践中练好“绣花功夫”,在找准问题症结上“解剖麻雀”,在破解瓶颈上“集中攻坚”, 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转化为破解难 题的实招硬功。要深耕“解剖麻雀”之功,培养“解剖麻雀”之心、把握“解剖麻雀”之效,抓住“解剖麻雀”之要。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询问技巧,既要认真听,又要认真想,迎着问题上,找准关键点,抓住真问题,循序渐进,努力创造条件,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