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孕育了宝贵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中,XX县梯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对XX梯田的保护利用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过程进行提炼和升华,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两山”理论的鲜活教材。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性发展,还能增强干部对XX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有力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精神、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资源保障方面,精心挑选现场教学点,结合现场教学点优势资源,确定教学主题,同时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撰写讲解词,形成完善的教学手册。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组建一支专业的现场教学团队,针对现场讲解、主持互动、归纳总结、点评、理论提升等教学环节,针对性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现场教学质量。在机制保障方面,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活动实施细则,明确团队分工与职责,建立健全现场教学点管理制度,围绕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同时要提供周密的准备工作与后勤保障。
将整体现场教学点命名为“千年梯田·活态瑰宝”,精心串联XX梯田历史文化博物馆、XX梯田保护数据监测中心共同构建XX县“两山”理论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课堂。针对各教学点,精心设定以下主题:“XX梯田·千年印记”——XX梯田文化博物馆,展现XX梯田深厚的历史底蕴;“科技赋能·保护优先”——XX梯田保护数字监测中心,体现现代科技在梯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生态
种养·点绿成金”——大鱼塘村“稻鱼鸭综合种养”,诠释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文旅汇融·和美全福”——全福庄中寨乡村善治,展现乡村治理与文旅融合的和谐画面;“四素同构·三共协同”——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一系列教学点的开发与建设,不仅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深刻反映了各族人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三)将现场教学与干部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现场教学不仅是党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更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要精心策划与多方协调,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将现场教学与地区特色教育紧密结合,使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得以最大化发挥。在此过程中,鼓励学员们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并在学习后能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实践,进而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这种经验的“复制粘贴”不仅能够惠及核心区周边的村寨,还能以点带面,推动农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四)强化教学特色,确保现场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
党校的现场教学应明确区分于一般的导游讲解,致力于探索并优化现场教学模式,始终将党校的教学目标和培训任务作为核心考量。现场教学应坚定以提升学员能力为核心目标,精准把握问题症结,扎实执行“现场阐释、问题引入、互动探讨、理论深化”的教学环节,紧密围绕既定教学目标与任务,在教学规划及具体执行中充分彰显党校现场教学的独特魅力。
(五)精心策划交流互动环节,通过思想的“交锋”激发学员的智慧火花
交互过程涵盖三大维度。其一,授课教师与学员建立起高效沟通的桥梁,营造和谐且积极的互动氛围。其二,学员围绕现场案例展开深入而全面的交流,达到相互启迪、激发思维碰撞的效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达成提升能力的教学目标。其三,加强学员与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环节不仅能让学员更深入地洞悉现场案例,为知识积累奠定坚实基础,为后续研讨打下基础,还能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推动问题研究的深化与全面解决,营造出一种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XX县现场教学点取得的成效
(一)开辟党性教育新天地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内容,为赋予党性教育更加鲜活、具体的内涵,我们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农耕文化的深厚积淀、民族团结示范建设的鲜活实践、民族精神的崇高追求以及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等丰富资源,融入现场教学的广阔平台,使之成为党性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此举不仅丰富了党性教育的新方式,开辟了更为辽阔的教育天地,还使党员干部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并牢固把握党的本质与宗旨,从而推动其党性修养持续提升。
(二)拓展党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现场教学点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党建与业务紧密融合,在内涵挖掘、线路规划、设施建设、队伍培养等方面,党建工作始终发挥着引领航向的关键作用。比如,在文旅融合现场教点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村庄文化繁荣和旅游兴盛注入了强劲动力;在XX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党的环保理念得以深入实践,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基层党建的内涵,使党的各项事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得到了延伸与发展,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三)丰富学员提升履职能力体验
现场教学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员积极投入、亲身实践,通过主动探索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研讨、体验、案例分析及互动交流等多元化教育手段,在互动交流中,学员不仅汲取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和掌握履职所需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进而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现场教学为学员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为提升学员履职能力提供新方式。
(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现场教学紧扣提升干部能力与素质的核心目标,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学员间热烈的互动探讨、问题的深刻剖析以及履职能力提升等多元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培训过程,充实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员不仅受到系统化的理论熏陶、党性锤炼及全方位的能力锻造,而且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干部心系家乡发展的深厚情感,强化了对本土文化的崇敬感,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激发了干部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斗志,有力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实现,显著提升了教育培训的整体成效。总之,现场教学将课堂中的问题带入现场,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将素材转化为教材,因而具有体验性、多元化、互动性等鲜明特征。现场教学中每一处真实的场景、每一个生动的案例,都能激发培训对象的情感共鸣与问题思考,使他们在“听、看、问、思、研”中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互动研讨中升华思想认识。XX县“两山理论”现场教学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了各族先民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战胜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的智慧结晶。将其作为现场教学点进行打造,既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的真实写照,也是提升干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对于更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农耕文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