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审批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以推动营商环境大改善、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建设大提速为首要任务,聚焦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深化创新、规范秩序四个维度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以政务服务“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重点、优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整体跃升。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将持续优化流程、扩容服务,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是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升级。在已推出175个“一件事”事项基础上,持续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重要阶段“一类事”,打破以往零散服务供给模式,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的需求,编制和规范产业全生命周期审批链基础服务清单,推动审批业务深度融合。探索融合一窗通办、异地通办、自助办理等业务服务,在更大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推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通过与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重点服务好一批产业链内核心企业,叠加企业关联度高的增值服务,定制与引进项目相匹配的审批及政策、金融、人才、法律等服务,推出更多领域便民利企“微改革”举措,构建完善为企服务新生态,推动叠加的增值服务让更多主体获得实惠,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强化机制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全流程标准化。编制项目建设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标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流程标准化率。开展审批行为标准化工作,规范审批行为、服务行为,不断压缩政务服务自由裁量空间。探索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将申请表单、受理条件、审查标准等要素转化为数据字段,理顺字段共享关系,支撑字段复用共享。

(二)聚焦项目、强化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落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七个一批”项目滚动推进机制要求,聚焦项目建设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统筹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落地、早见效。一是升级工作专班服务。2024年市行政审批局成立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专班,主动靠前服务省、市级重大项目149项,涉及投资393.22亿元,解决100余个项目难题。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调整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模式,按职责分工对接企业,采取“到企业去”和“请企业来”两种服务模式,将由多科室、多环节处理的事项及问题打包为集成专题,建立一专题一专组一专人的运行模式。组织专业队伍学习、梳理、分析各类项目落地所需步骤、环节、手续与许可事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专业帮办代办团队,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服务项目,面对面了解并解决企业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服务做优。二是发挥政务服务会商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动,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跨部门高效协同,聚焦项目审批全链条等难点堵点,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商工作会议,做到提前谋划、实时跟进,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打造重大项目监测系统。探索开发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监测系统,依托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内核,构建一套可实时监测重大项目推进、政务服务进度的数据体系。通过实时监测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已办、未办及应办的政务服务事项,解决各部门间信息碎片化、流通延迟、传递不畅等问题,及时分析了解项目建设进度,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建设。

(三)聚焦企业、深化创新,促进企业放心安心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未来,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我们自己”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为企业发展壮大增信心、添活力。一是探索建立“行政审批+信用”服务体系。依据行业监管部门信用评价等级,探索在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推行经营许可免审免材料续证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宽“行政审批+信用”覆盖面,力争覆盖至项目建设全链条许可事项,覆盖至除续证以外的其他环节。探索通过跨部门信用数据共享形成专项信用报告,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等材料,实现相关事项免检即得、承诺即办。二是提高重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利化程度。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中企业开办指标涉及的设立登记、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涉及的施工许可、获得水电气网指标涉及的破路占道等审批事项,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健全完善多部门配合机制,探索将“云勘验”等新做法应用到相关事项的实地核查中。全面推广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推动联合报装高效办理。三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平台问题响应机制。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机制、政务服务会商等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限时整改、监督反馈的管理模式,探索构建以“二次办理、整改或提级办理、线索移送”为主要内容的分级督促落实制度,实现问题受理、转办、办理、督办、反馈、办结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四)聚焦需求、规范秩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优质。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强化公共资源运行模式创新、交易机制创新,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一是要持续拓展公共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按照省要求,修订出台新版《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全面梳理现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及实际,细化交易范围与分类,明确进场交易标准,增强目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目录修订科学合理。二是要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持续推进CA数字证书免费办理,推进合同网上签订,提升交易合同网签率。梳理不同类别的进场交易项目流程,完善项目进场交易规程,组织专题培训,提升行业人员的电子化操作能力。打通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三是拓宽项目进场范围。简化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进场流程,加强宣传与政策引导,大力宣传进场交易优势,增进招标人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了解与信任。强化对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服务支撑,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自愿选择进场交易。四是扩大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区域。加强与外省地市合作,建立跨区域的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统一标准的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网络,2025年达成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意向的地市数量争取突破16个,实现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有效预防并减少围标串标隐患。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审批效能再提速‌。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行跨域通办、承诺办、智能办等服务模式,计划年内新增25个重点主题事项落地,完成40项“一事联办”迭代升级。优化异地通办机制,推动1000项全省通办、1016项都市圈通办事项落实,实现社保、医保等高频事项异地便捷办理。扩大承诺制办理覆盖面至200项以上,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全流程服务,精简材料提交和审批环节。同步推进智能审批应用,针对社保认证、公积金提取等简易事项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提升群众办事效率。

(二)强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规范高效服务品牌‌。以窗口规范化管理为核心,开展常态化职业培训和业务考核,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设立“党员示范岗”“帮代办”团队,为重点项目和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广“预约+延时”服务模式,解决群众时间错位问题,确保服务“随时可办、零投诉”。推进电子证照跨区域互通互认,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免提交”,降低办事成本。

(三)聚焦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实行“一项目一台账”机制,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方式,将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强化“党建+帮代办”机制,提供立项到验收的全流程指导。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通营商环境专线并落实“接诉即办”,推广远程评标等技术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探索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对低风险项目实施豁免审批,加速项目投产落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