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代表在2025徽商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材料汇编(7篇)(集团公司)

企业家代表在2025徽商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材料汇编(7篇)(集团公司)

凝聚徽商力量共促高质量发展(董事长)

当前,在中国经济巨轮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徽商群体作为中国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更应该肩负起时代责任和使命。

第一,坚持科创引领,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认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以“新”促新,以“智”提质。

以“新”促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和培育,开拓新供给,刺激新需求,创造新的增长机会。在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徽商群体中涌现出大量先锋企业。随着技术迭代不断提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永葆创新活力,勇立市场潮头。

以“智”提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赋能。近年,安徽在制造强省战略下,不仅善于抓住新的产业机遇,而且在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作为徽商企业,我们应当紧紧抓牢本轮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机遇,加速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引领“中国智造”发展。

第二,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打造徽商发展新生态。徽商企业中,比亚迪、奇瑞、科大讯飞等在各行各业中当主角、挑大梁,徽商总会正在建设全球徽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可展示、可查询、可进行资源匹配的全球徽商数据库,链接全球徽商,服务强链补链。无论国内国际,我们都应当通过加强徽商企业之间,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成长、共筑生态。第三,把握新一轮出海机遇,从“走出去”进阶到“走进去”和“走上去”。近两年,随着全球贸易格局、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很多徽商企业通过“技术+品牌”双轮驱动,成为所在行业中的出海领军者,不仅拓展了海外业务布局,提升了全球市场地位,并且反哺了安徽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弘扬徽商精神,共同书写回报桑梓新篇章。安徽是徽商的根,更是我们的家。从历史上“富而思源”的慈善义举,到今天“产业报国”的铿锵实践,徽商始终与家乡血脉相连。2024年,徽商总会共组织86批次、5000多人次省外及海外徽商回皖考察,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安徽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也为徽商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唯有将企业发展与家乡振兴同频共振,才能实现可持续繁荣。我们也将共同努力,让徽商力量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发挥好汽车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党委书记、董事长)

奇瑞作为扎根安徽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始终与安徽发展命运相连,同频共振。去年,安徽汽车产业创造了“一个全国第1,两个全国第2”的卓越业绩,奇瑞也乘势而上,创造了销量、新能源增速、营收、出口等历史新高。今年1-2月份,我们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集团累计销售汽车40.5万辆,同比增长18.2%;出口量继续位居中国车企第一。

奇瑞的“根”在安徽,只有立足安徽,聚链成群,开放突破,才有机会成就世界级品牌!同时,我们要发挥好汽车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努力承担起三大使命,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发挥链主企业“磁力石”作用,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超级生态圈。奇瑞在芜湖已带动超过2000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吸引16家世界500强落户,孵化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机器人、低空经济、现代农机、绿色循环经济等一系列现代产业集群。为支持芜湖特别是皖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奇瑞以控股或参股等形式,在安徽境内注册成立了202家企业,在全省16个地市都布局了汽车相关生态产业。奇瑞近两年还探索打造了几个平台,从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到智慧采购、用户生态,以“数字纽带”串联全球资源,目前已集聚了上万家企业,希望能为徽商企业投资安徽提供资源,创造沃土。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加速器”作用,点燃创新策源地的新引擎。奇瑞不仅要造智能车,更要打造智能化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出行生态。一方面,我们将加大产业创新,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布局可以比肩欧日的商社、金融、保险、物流、情报能力,以及车载无人机、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业态和新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以300+“瑶光实验室”和开放的“开阳实验室”为基石,与全球优秀徽商“双向奔赴”,构建开放式创新的生态联盟,实现智能共赢。奇瑞将在技术创新、资本、国际化市场开拓方面,进一步加大与徽商皖企的协同发展。

三是发挥出海“先锋军”作用,打造高质量出海的“徽家军”。今天的皖军出海,已经从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科技“出海”、协同“出海”转变。奇瑞将发挥自己20多年国际化的经验优势,一方面加大电动化、智能化、ESG等技术的共享,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技术“开路”,开拓高标准、高法规、高端化市场;一方面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为纽带,探索海外工业园建设、金融出海、江海联运等更多合作模式,助力“安徽智造”走向全球。

深化央地合作共谱发展新篇(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是安徽人,无论走到哪里,家乡总是让人惦念,对于安徽的发展充满关注,对安徽的未来充满期待。

华润集团于1938年在香港创办,已从最初的“小商号”发展为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正以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华润第四次转型走深走实。

近年来,华润集团主动对接安徽发展,优先落地新产业、新模式,不断释放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旗下多个业务在安徽均有广泛布局,截至2024年底,华润在皖总资产690亿元,累计投资约730亿元、纳税250亿元,吸纳就业超1.6万人。二是产业引领不断增强。在集成电路领域,华润微电子与安徽奇瑞集团共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已实现汽车芯片上车批量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华润三九建成集中药材产业、中药智能制造、中药科技创新和全国营销于一体的发展集群,旗下的合肥神鹿药业是全国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三是民生服务更有保障。华润燃气作为安徽重要的城市燃气运营商,成功参与了合肥燃气混改,服务全省用户超300万户。华润电力阜阳电厂作为华东地区大型电源点,有序保障了电力的稳定供应。华润置地在营的合肥万象城、蜀山万象汇等购物中心,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概念和生活体验。华润万家在安徽有55家门店,在民生保供,特别是在抗击疫情等极端情况下,有效发挥了央企稳价稳市的作用。

迈上新征程,安徽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力提速,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华润将立足安徽所需,发挥自身所长,进一步加大在皖投资力度,共谱央地合作发展新篇章。一是进一步加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助力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大绿色能源投资,积极参与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切实发挥民生央企功能,加快消费零售业态投资布局,为安徽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加速发展材料新质生产力

作为扎根安徽50多年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我们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在安徽大地打造全国唯一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在安徽落地多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创新成果,通过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加速实现自立自强,持续擦亮“安徽智造”“中国创造”新名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时”与“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聚焦科技强国建设,“四极”引领科学研究迈入“大科学时代”,前沿交叉推动技术创新进入“大融合时代”,“AI+”驱动科研范式进入“大变革时代”,我们唯有下好创新“先手棋”,才能占领竞争“制高点”;聚焦材料强国建设,国家新一轮新材料重大专项统筹布局,第七次新材料技术预测加速开展,我们唯有在国家战略设计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为“十五五”起好步、开好局定向领航;聚焦制造强国建设,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区域战略指引、超大规模市场引导、完善产业体系支撑,安徽“万亿级”新材料产业必将厚积薄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战略引领下,再创玻璃领域中国唯一大科学平台、大数据平台,贯通“装置——中试——产业——服务”创新平台体系,打造世界玻璃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力,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把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模式打造成为“中国质量”品牌,把安徽先进玻璃材料打造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全球影响力,立足“三个往前赶”使命要求,牵头打造世界玻璃产业联盟,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新发展格局中再造更多“中国第一、世界领先”,在建设“三地一区”中再造更多新的增长极,在跻身世界一流中再造更多“安徽震撼”“中国震撼”。

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徽商产业集群(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企业在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等科技创新领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此,我分享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当今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顶天”和“立地”两大特征,顶天是指底座模型要持续提升:今年年初DeepSeek出圈引发社会关注;3月3日星火X1实现数学能力全面对标DeepSeekR1和OpenAIo1;3月6日,Anthropic公司CEO发表长文预测媲美诺贝尔奖得主的超级AI即将出现。我们清楚地看到,通过预训练和强化学习的范式,底座模型依然存在非常高的天花板。立地是指大模型产业落地,立地的核心就是构建包含“建算力、理数据、训模型、落场景、保安全、精运营”等整套工具链,以此来解决大模型落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AI幻觉等问题。

本轮通用人工智能的国产自主可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省已构建独特比较优势。当前,安徽正在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已建成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如智医助理等行业应用上正走在全国前列,打造行业样板。此外,安徽在自主可控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可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任务上进行国家战略布局。

本轮通用人工智能需要集群发展和生态繁荣,徽商企业应该抱团发展。我们与奇瑞合作,星火语音大模型赋能汽车语音交互和车联网服务,助力奇瑞汽车出口到覆盖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数十个语种国家;我们与华为合作发布了国产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和“飞星二号”,从万卡到万P,并在C端为华为手机提供出海所使用的多语种技术;此外,我们也正与联想、华润探索在AIPC、信创、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汇聚819万开发者团队,已开放超过808项AI产品和能力,过去一年新增实名认证开发者团队数量206万,其中工业领域应用开发者占比超过54%。

我们期待徽商企业精诚合作,围绕打造更好生态,助力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徽商产业集群发展。

探索推进AI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董事长)

过去几年,我负责的这两块业务走出了两条清晰的路:一条是鸿蒙手机生态规模性突破,一条是汽车科技赋能和生态合作模式。

华为终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投入鸿蒙OS和生态构建,目标打造体验领先的自主移动终端OS。去年10月发布了最新的鸿蒙OS,截至当前,各类鸿蒙生态设备超过10亿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全社会上开发者超720万,核心应用数量相较半年前增长15倍。

四年前我在华为探索建立新的汽车产业合作模式——鸿蒙智行生态联盟,将华为在智能化技术和消费者领域的优势与车企进行协同,帮助车企抓住智能化机遇实现高端化品牌转型。去年一共销售44.5万辆,平均售价达到了39.9万元,引领国产高端品牌崛起,真正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高端豪华车格局。华为与安徽两家领先车企奇瑞和江淮合作,也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华为数十年以来持续深耕安徽市场,多次与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5G通信网络方面,与通信运营商深度合作,投资建设5G基站,推动5G网络覆盖,并投资开发5G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在算力领域,华为在合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后,先后助力合肥市、科大讯飞打造“飞星一号”“飞星二号”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支撑用户更高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计算任务,实现全国产智算集群规模的再次跃迁。在终端零售领域,华为省内各类门店数千家,每年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百亿元,带动省内本地就业超万人。科研合作方面,华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多个方向深度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黄大年茶思屋正式启用并举办首次技术研讨会。在企业制造领域,华为目前已服务安徽大众、江淮、在内的超百余家安徽企业数转智改,达成降本、增效和提质的效果,共同探索推进AI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在城市建设领域,华为已与合肥、芜湖等安徽多个市携手,围绕数字化、数字经济、城市安全、数字政务等领域紧密合作,贡献华为力量与智慧。

商业航天高科技民营企业值得干(董事长)

作为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政策支持+需求牵引+耐心资本+中国科创优势”——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作为新势力,正在成为建设航天强国的主力军。

我将从三个维度剖析核心赛道,与大家共谋未来。

第一,卫星制造产业,全产业链爆发,上下游皆有机会,值得干!近5年来,全球发射卫星数量年均增长接近20%。这背后是商业航天力量引领的航天技术突破与成本的骤降。太空算力伴随摩尔定律上天大幅度提升,太空大能源随着材料革命效率大幅提升,工业化赋能卫星批产。新势力用互联网思维重构航天工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推动新的大国重器级别的创新,并加速技术与产业融合,带来无限的机遇。银河航天作为新势力造星的代表,也通过“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方式将卫星成本降至原有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新势力依托完整产业链,完全有能力在性价比上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太空组网,新基建之争,决定未来话语权,值得干!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专家预测的最新数据,到2035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太空新基建带来万亿机遇。在6G时代,卫星互联网成为太空基站的关键,新一代通信卫星组网正在成为全球25亿不能上网的人的解决方案。

第三,卫星应用,从B端到C端的颠覆,值得干!全球航天技术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应用需求正在从军事向民用消费级需求扩展。卫星应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规模应用示范”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词”。

过去几年,银河航天也依托安徽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安徽是科创强省,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早在2022年5月,银河航天就落户合肥高新区。今年年初,银河航天成功为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了天路一号卫星,这两天刚回传了首批风场测量干涉图像,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银河航天还与合肥产投联合成立了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已经进行投资,未来银河航天会全力以赴,成为“商业航天安徽力量”的中坚。从“封闭垄断”到“全民太空”,新势力造星,用开放的思维构建的生态,正在给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让航天服务更加普惠,重塑航天消费逻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