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今天,我围绕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这一主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讲解。
一、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涵
(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一脉相承。 2012年12月4日,党中央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策。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党中央不断推进其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源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延伸。中央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适用于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它强调从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做起,从中央领导同志做起,带头转变作风。中央八项规定主要从调查研究、会议文风、出访安排、公务接待等方面提出了八条“铁规矩”“硬杠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则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内在要求的拓展和升华,是一种更具普遍性、指导性的作风建设要求,不再局限于中央政治局层面,而是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仅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内容的执行,更体现了一种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是全党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南针”。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反对 “四风”。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 “四风”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反对形式主义,强调真抓实干,杜绝表面文章、虚假政绩。反对官僚主义,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克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作风。反对享乐主义,倡导艰苦奋斗、吃苦在前,反对贪图安逸、追求奢华。反对奢靡之风,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这些精神体现出党对作风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通过改进作风、优化政治生态,从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信任度的战略意图。
(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在于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奢靡之风、提倡廉洁从政以及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等。 与这些相违背的行为,即被视为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中央八项规定提出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内容在不断调整变化,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它从来就是一以贯之的。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体现如下:一是强调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先体现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带头作用上,强调领导干部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在改进作风方面发挥“头雁效应”。为此,党中央多次出台细化措施,督促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强调求真务实,联系实际。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空谈政治,强调实事求是、立说立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沉下心来研究问题、解决矛盾,真正了解民意、解决问题,而不是搞作秀式调研、走过场。三是强调简洁高效,注重实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推动精简会议文件,倡导短平快的会议制度和实用性文件等举措,提高决策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四是强调从严规范,不打折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严控违规吃喝、公务接待、公车私用等行为,各级党政机关严格执行接待标准,严禁超标准接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公款送礼,使节俭成为常态。五是强调常态长效,动真碰硬。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提出了行为准则,还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问责机制,推动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立“四风”问题线索直查快办机制,持续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群众监督也成为推动落实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举报平台、“四风”随手拍等方式让监督更广泛更直接。六是强调固化成果,形成机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推动了一系列作风建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也根据实际探索形成符合本地特色的制度安排,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被动约束”转化为“主动践行”。
二、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大大增加,这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经受住 “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目的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为我们党在100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
(二)党的作风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人心向背事关重大,失去了民心,党就有危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原因有很多条,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三)党的作风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一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提高作风建设实效,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的形象和威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另一方面,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作风建设,就是在党的作风上开展自我革命。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口,管党治党不仅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而且真正把不正之风“吃进去、消化掉”,在锤炼党性作风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三、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进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重视对党员和干部开展教育,强化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和增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次学习教育,既是党的二十大后开展的第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也是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拓展和深化,更是持续推进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无数案例表明,不正之风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属于第四位阶的党内法规、中央党内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是依规治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党纪的制度化规定转化为党的优良作风要求,成为管全党、治全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遵守严明的党纪和弘扬优良的作风,既是我们党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增强党员和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主题教育聚焦于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旨在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以强化思想武装,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党纪学习教育聚焦于“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旨在强化党员和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上,内化为言行准则,全面提高纪律修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于解决“四风”问题,旨在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系统抓党性党风党纪的重要载体,提高党性修养,涵养清风正气,严明作风纪律,一体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由风及腐、风腐同查同治,这是新时代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往往都经历从小节到大错、从量变到质变、从作风到腐败的发展过程,大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开始的。鉴于风腐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协同联动,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多措并举全面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这一机制的首要环节。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体现了系统观念和协同共治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守住党员和干部违规的关口,防止其滑向违法甚至犯罪的深渊。通过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学细悟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问题,提高党员和干部作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定党员和干部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坚守住由风及腐、量变到质变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党员和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形成正风反腐的体制机制。
(三)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推进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并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先后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 “十三个坚持”之九是“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中明确指出,“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要求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党建领域两个重要思想都指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旨在以学习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党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的意识,持续强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观念,以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为载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新时代以来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的实践表明,“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与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具有连锁性和复杂性。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必须从教育、监督、惩治、自律等方面着手,形成作风建设的他律体系与自律体系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纪律教育和作风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并与监督、惩治、自律紧密衔接、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