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心得体会材料汇编(17篇)
“三个导向”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向“新”而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的“三个点位”,坚持“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目标导向”,抓好“学习引导重点”,突出政治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推动理论武装实现“新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重点在于加强政治教育,确保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同时,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革命历史影片等方式,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性修养。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觉悟。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生命线。要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纪律和规矩,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要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问题导向”,攻破“分类教育难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综合效能,推动堵点解决实现“新突破”。党员教育培训的难点在于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给党员教育培训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动态信息。同时,要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和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解决老党员教育培训问题。老党员是党的宝贵财富,但由于身体原因等因素,他们在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要创新老党员教育培训机制,采取送学上门、电话慰问、视频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老党员的关心关爱和教育管理。同时,可以组织老党员开展经验分享、传帮带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为党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同时,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先进典型宣讲等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坚持“结果导向”,创造“学做结合亮点”,创立特色品牌,提升教育效果,推动作用发挥实现“新跨越”。党员教育培训的亮点在于提升教育效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课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创新党课内容和形式,打造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党课品牌,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等担任讲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内容进行讲解和辅导。同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和党员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党课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志愿服务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和党员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取得实效。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构建党建文化品牌。结合本地实际和党员需求,打造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要注重加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如党建文化长廊、党建主题公园等,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要通过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党建知识竞赛、党建文艺演出等方式,推动作用发挥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