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风顽疾仍有残留,亟待彻底根治。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一些作风顽疾仍然时有反弹。在工作作风方面,部分审计人员存在工作拖沓、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审计项目进度统计数据来看,部分审计项目超过规定时间完成的比例今年呈现增长趋势,这反映出部分人员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廉洁自律方面,虽然没有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但仍有个别人员存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小礼品、宴请等轻微违规行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实则是作风顽疾的残留,如果不加以彻底根治,将会侵蚀我们审计队伍的肌体,影响审计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这些作风顽疾进行深挖细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确保审计队伍风清气正。
(二)新问题新表现涌现,考验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作风问题和表现形式逐渐涌现。例如,在数字化审计时代,部分审计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掌握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知识老化、技能落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在数字化审计项目中因人员技能不足导致工作受阻的占比超过50%。此外,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协调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部分审计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新问题新表现,对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增添作风建设难度。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利益诱惑增多,这给审计机关的作风建设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面临的利益诱惑也越来越多。从近年来审计系统内部发生的一些违规违纪案例分析来看,因外部利益诱惑导致审计人员违规违纪的占比超过70%,这警示我们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构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审计机关的作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审计机关出现作风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给审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抵御外部诱惑的能力,同时加强与社会舆论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树立审计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作风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影响长效推进。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来保障其持续推进。目前,我们在作风建设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监督机制方面,虽然建立了多种监督方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滞后等问题。例如,对审计人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盲区,从实际发生的违规违纪案例来看,超过80%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在考核机制方面,对作风建设的考核指标不够细化、量化,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晋升等挂钩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审计人员对作风建设不够重视。此外,在激励机制方面,对作风优良、工作表现突出的审计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机制,加强监督、优化考核、强化激励,为作风建设的长效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践行优良作风,提升审计质效
优良的作风是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秉持严谨细致态度,确保审计精准高效。 审计工作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审计结果精准高效。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问题。从审计证据的收集来看,必须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文件都要经过严格的核实和审查。相关研究表明,在以往的审计项目中,因审计证据不充分导致审计结论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在审计报告撰写环节,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我们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打造精品审计项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二)坚持廉洁奉公原则,维护审计公正权威。 廉洁是审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公正权威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守廉洁纪律底线。在审计工作中,要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保持审计队伍的纯洁性。从全国审计系统廉政建设情况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因违反廉洁纪律受到处理的审计人员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说明廉洁风险在审计工作中依然存在。我们要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增强审计人员的廉洁意识。同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审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廉政风险排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只有坚持廉洁奉公,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让审计监督真正发挥作用。
(三)强化担当作为意识,积极履行审计职责。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强化担当作为意识,积极主动地履行审计职责。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日益艰巨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不能退缩、不能推诿,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责任。在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方面,要加大审计力度,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在民生审计领域,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要以强烈的担当作为意识,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四)加强团结协作配合,凝聚审计工作合力。 审计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审计人员之间加强团结协作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以往大型审计项目的经验来看,团队协作良好的项目,审计效率和质量明显更高。例如,在财政审计中,财务审计人员和计算机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财务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查分析,计算机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两者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深入地发现问题。同时,审计机关内部各科室之间也要加强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持续发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推动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 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的各项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方面,要修订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明确审计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责任,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管控。从以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执行不严格。因此,我们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要完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规范审计人员的日常行为。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源头上预防作风问题的发生。
(二)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 监督检查是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强化对审计人员作风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方式上,要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实际监督检查效果来看,采取多样化检查方式的地区和单位,作风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的遏制。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作风问题,要严肃执纪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对违规违纪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和严肃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审计工作环境。
(三)注重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提升审计队伍的素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定审计人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相关调查数据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扎实的单位,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更高。在业务培训方面,要根据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如数字化审计技术培训、新审计准则培训等,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同志们,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审计事业的兴衰成败。让我们以此次读书班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化风为俗的决心,持续涵养优良作风。在审计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