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党组会研究部署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的政治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人民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队伍能力作风直接关系到司法公信力、群众获得感和法治中国建设成色。近年来,全市法院系统以 “ 能力作风建设年 ” 活动为抓手,在案件质效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新时代法治建设标准和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仍存在短板弱项。比如,个别干警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对 “ 三个效果 ” 统一把握不足;部分年轻法官应对复杂案件能力欠缺,调解率、服判息诉率等指标波动明显;少数干警存在 “ 躺平心态 ” ,面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些问题警示我们,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绝非一时一事之功,必须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一、聚焦政治铸魂,以更高站位锻造法院队伍 “ 精气神 ”
法院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决定了队伍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当前,个别干警存在 “ 重业务轻政治 ”“ 重办案轻学习 ” 倾向,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理解不深,对司法为民宗旨把握不透,导致机械执法、机械司法。比如,在涉 企案件 办理中,有的干警片面强调法律条文,忽视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机械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既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也损害司法公信力。
一要深化理论武装固根本。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开展 “ 院长领学、支部 研 学、干警自学 ” 三级联学,重点学 习习近 平法治思想,确保干警从政治高度理解法律、适用法律。今年计划举办 “ 院长讲堂 ”X 期,邀请省委党校、政法高校专家开展专题辅导 X 场,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二要突出政治 历练强担当 。 实施 “ 青年干警墩苗计划 ” ,选派 X 名优秀年轻法官到信访、执行、立案等一线岗位锻炼,安排 X 名中层干部参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让干警在复杂环境中锤炼政治 “ 三力 ” 。建立 “ 红黄蓝 ” 案件会商机制,对 涉重大 风险、群体利益、民生保障的案件,由院领导牵头组建专班,既提升办案质效,也强化政治担当。
三要严明政治纪律守底线。 以 “ 清廉法院 ” 建设为载体,开展 “ 三个规定 ” 执行情况 “ 回头看 ” ,对 2024 年以来的案件逐案筛查,对违规过问干预案件行为 “ 零容忍 ” 。建立干警家属 “ 助廉微信群 ” ,定期推送典型案例、廉洁提醒,将监督触角延伸到 “ 八小时之外 ” 。近期,市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移送的 X 起干警违纪线索,必须从严从快查处,切实做到 “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 ” 。
二、突出实战导向,以更实举措锤炼司法履职 “ 硬本领 ”
司法能力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案件类型日益多样,群众对司法专业化、精准化要求更高。但部分干警仍存在 “ 知识恐慌 ”“ 本领恐慌 ” ,比如,在审理 涉数字 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 态案件 时,对区块链存证、电子证据审查规则掌握不足;在办理涉外案件时,对国际条约、域外法查明能力欠缺。
一是实施 “ 精准化 ” 能力提升工程。 针对审判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开展 “ 菜单式 ” 培训。民事法官重点加强《民法典》及配套司法解释学习,刑事法官深化 “ 少捕慎诉慎押 ” 刑事司法政策研究,行政法官强化依法行政与司法审查衔接。今年计划举办 “ 法官大讲堂 ”X 期,邀请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授课;组织 “ 类案裁判规则 ” 研讨会 X 场,统一裁判尺度。
二是构建 “ 实战化 ” 岗位练兵机制。 推行 “ 全员上讲台 ”“ 青年法官擂台赛 ” 活动,每季度评选 “ 最优庭审 ”“ 最佳文书 ” 。建立 “ 导师帮带 ” 制度,由资深法官与青年法官 “ 一对一 ” 结对,手把手传授调解技巧、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等经验。近期,将组织全市法院 “ 执行攻坚 ” 大比武,对执行质效排名靠后的基层法院实行 “ 挂牌督办 ” 。
三是推进 “ 智能化 ” 办案辅助应用。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广 “ 类案智能推送 ”“ 裁判文书自动生成 ” 系统,提升办案效率。建立 “ 电子卷宗深度应用 ” 考核机制,将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率、阅卷率纳入绩效考核,倒 逼干警 提升信息化办案能力。针对部分老同志信息化应用短板,开展 “ 数字素养提升班 ” ,确保人人过关。
三、坚持问题导向,以更严标准锤炼司法作风 “ 真功夫 ”
司法作风是法院形象的 “ 晴雨表 ” ,直接影响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近年来,通过 “ 审判执行攻坚 ”“ 涉诉信访化解 ” 等专项行动,干警作风明显好转,但 “ 庸懒散拖 ” 现象仍未根治。比如,个别窗口人员对待群众 “ 冷硬横推 ” ,法律文书释法说理 “ 机械套模板 ” ,执行干警外出办案 “ 拖沓应付 ” 。
一是开展 “ 群众满意度提升 ” 专项行动。 在立案、信访、执行等窗口单位推行 “ 首问负责制 ”“ 一次性告知制 ” ,对群众投诉实行 “ 日接收、周反馈、月通报 ” 。建立 “ 院长接待日 ” 制度,每月 X 日院领导轮流接待群众,现场解决问题。近期,将对 2024 年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后 X 位的基层法院开展 “ 驻点督导 ” 。
二是深化 “ 执行难 ” 源头治理。 针对执行案件 “ 终本率高、到位率低 ” 问题,开展 “ 执行积案清理 ” 百日攻坚,对 X 件长期 未结案件挂牌督办。建立 “ 执行 + 网格 ” 联动机制,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信息共享,强化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推行 “ 执行案款动态监管 ” ,确保具备发放条件的案款 X 日内发放到位。
三是强化 “ 长效化 ” 作风监督机制。 修订《干警行为规范 “ 负面清单 ” 》,将 “ 迟到早退 ”“ 违规会客 ”“ 文书错漏 ” 等 X 类行为纳入考核。建立 “ 作风监督员 ” 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中选聘 X 名监督员,对法院工作 “ 挑刺 ”“ 找茬 ” 。运用 “ 大数据 + 铁脚板 ” 开展作风督查,每月随机抽查庭审直播、卷宗归档等情况,对发现问题全院通报。
四、健全制度保障,以更活机制激发干事创业 “ 内动力 ”
能力作风建设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保障。当前,个别法院存在 “ 干多干少一个样 ”“ 干好干坏一个样 ” 现象,影响了干警积极性。比如,在绩效考核中,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在干部选拔中, “ 论资排辈 ”“ 平衡照顾 ” 思想依然存在。
一是完善 “ 差异化 ” 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 “ 审判质量、效率、效果 ” 三维考核模型,对法官办案数量、质量、难度进行量化评分。对长期在信访、执行等 “ 吃劲岗位 ” 的干警,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推行 “ 红黄蓝 ” 绩效预警,对连续 X 个 月排名靠后的干警,由院领导 “ 一对一 ” 约谈。
二是健全 “ 能上能下 ” 干部选用机制。 打破 “ 隐性台阶 ” ,对在重大案件办理、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警,大胆提拔使用。近期,将选拔 X 名 “85 后 ” 优秀法官充实到中层岗位。对 “ 躺平式干部 ” 实行 “ 黄牌预警、红牌问责 ” ,今年已调整 X 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三是构建 “ 暖心留人 ” 职业保障机制。 落实 “ 从优待警 ” 政策,推进干警健康关爱工程,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站,定期举办减压讲座。协调解决干警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让干警安心工作。近期,将推动落实 “ 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 ” 实质化运行,对干扰司法活动、诬告陷害法官的行为依法打击。
同志们,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市法院干警要以 “ 归零心态 ” 再出发,以 “ 赶考姿态 ” 再发力,把能力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审判执行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的实际成效。各级党组织要扛起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我相信,只要我们以 “ 功成不必在我 ” 的境界和 “ 功成必定有我 ” 的担当,就一定能够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新时代法院铁军,为谱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贡献司法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