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硬骨头”,攻坚破难的勇气不足,导致部分问题“年年提、年年有”。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纪律松懈、作风散漫等顽疾缺乏有效的整改举措,往往是“头疼 医 头、脚疼 医 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时,思路不够活,办法不够多,创新举措乏力,导致工作推进缓 慢。特别是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未能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融合路径不清晰,协同发力不到位,党建工作的牵引力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 创新意识“活力不足”,党建模式“吸引力不强”
党支部工作方式较为传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导致党建工作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理论学习仍然局限于“一本书、一张报、一堂课”,未能灵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内容创新,缺乏符合党员需求的学习载体。组织生活内容单一、形式老旧,未能结合新时代党员群体的特点,导致年轻党员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对党建与业务的结合,仅停留在“表面融合”,未能建立深度联动的工作机制,使得党建工作在推动业务发展上未能发挥“助推器”作用。
三是 监督责任“刚性不足”,执纪问责“力度不够”
对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有所松懈,存在“只部署、不跟踪,只提醒、不落实”的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看得见、管不住”,导致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隐患。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个别干部组织生活“缺席、迟到、走过场”的情况仍然存在。机关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老问题“改了又犯、犯了再改”。特别是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监督执纪问 责力度 不足,个别“四风”问题仍然顽固存在,禁而不绝,影响了党风政风的持续向好。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一是 管党治党“压力不足”,党建业务“脱节失衡”
作为*,对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认识不够深刻,履 责意识 不够到位,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未能真正做到融合推进。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抓而不紧”,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内组织生活开展不够经常,质量不高,缺乏严肃性、规范性,导致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化,党性锻炼有所弱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个别党员纪律意识松懈,“身份意识”不强。
二是 党建质量“标准不高”,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三会一课”等制度执行不严,存在“走过场、摆样子”的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锤炼作用。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导致整改流于表面,未能触及思想根源。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缺乏实效,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整改措施执行不彻底。党建工作缺乏特色和亮点,创新意识不足,未能形成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党员教育管理手段较为传统,对年轻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未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是 正风 肃 纪“力度不够”,廉政建设“警钟未鸣”
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不够深入,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警觉性不足,导致一些问题“改了又犯、犯了再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查处不够果断,导致一些“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机关政治生态的纯洁性。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关注不够,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不够细化,个别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仍然薄弱,未能真正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温度不够”,思想根基“扎实不足”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存在“碎片化”倾向,缺乏全面系统的研读,导致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够自觉。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仅停留在“读一读、写一写、谈一谈”的层面,未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在推动党建工作时,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导致学 用脱节,知行不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掌握不够精准,导致思路不够清晰,方法不够科学,实践中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特别是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认识高度不足,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仍然存在,导致党建 引领力 不够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责任担当“力度不足”,攻坚克难“魄力不强”
面对党建工作中的“难啃骨头”,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魄力不足,容易在“矛盾”面前当“和事佬”,在“问题”面前做“老好人”,不愿得罪人,导致部分问题长期存在,久拖不决。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未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使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隐患。在推动改革创新方面,动力不足,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安于现状,思维惯性较强,导致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改革举措推进乏力。尤其是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方面,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灵活,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未能真正将党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时,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动真碰硬,导致管党治党的压力传导不到位,纪律约束的刚性不强。
(三)能力素质“短板突出”,工作方法“更新不快”
政治能力不足,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对党的政治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贯彻执行时容易“跑偏”或“打折”。统筹协调能力不够,面对复杂任务时,推动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整体谋划,执行力不足,导致工作推进缺乏系统性。群众工作方法 较为传统,倾听基层声音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一些服务措施未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党建创新方面,思路局限,方法老旧,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滞后,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导致党建工作吸引力、影响力不足。
(四)工作作风“扎实不足”,纪律执行“松劲歇脚”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调查研究浮于表面,深入基层一线不够,对基层实际情况掌握不够精准,导致一些决策部署针对性不足、执行效果不佳。工作落实“重安排、轻跟进”,部署多、落地少,缺乏闭环管理,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缓慢。督促检查不够有力,对问题发现不够及时,整改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问题“年年整改、年年存在”。在作风建设上,持续用力不够,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工作“重痕迹、轻实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有时出现“松松劲、歇歇脚”的现象。机关作风建设抓得不紧,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慢作为、不作为”等现象未能彻底根治,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
三、整改措施
(一)锤炼理论“硬功夫”,筑牢思想“压舱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深处扎根、在实践层面落地。完善支部理论学习机制,突破“填鸭式”“灌输式”学习模式,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做到学思 践 悟、知行合一,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理论武装 走深走实 。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全面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激发党员政治自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二)扛 牢责任 “硬担当”,攻坚克难“真落实”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建工作“见人见事见成效”。面对机关党建的“顽疾”,不回避、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党建提质增效。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让“党味”更浓、效果更实,确保组织生活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熔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推动党员发展程序严谨规范,确保党员队伍纯洁过硬。健全监督机制,对党员遵规守纪情况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监督检查,杜绝“宽松软”现象。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优化方式方法,使党建工作更具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做到“抓党建促发展”。
(三)练就履职“硬本领”,锻造队伍“新动能”
深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确保干部队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优化工作方法,提高精准施策能力,推动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党建工作插上“数字化”翅膀,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感染力、吸引力。特别是要加强年轻党员的培养引导,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支部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塑造党建工作“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四)树牢作风“风向标”,凝聚干事“正能量”
沉下身、俯下身,走进基层一线,把调查研究做深做细,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以实际行动 践行 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确保工作 不 走形式、不打折扣。强化督查问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让工作停留在“纸上谈兵”。改进工作方法,破除“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以“实干+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服务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持续整治不良风气,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让作风建设“有制度、有抓手、有成效”,推动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全员进步、全程管控。
作为一名**,我将以此次组织生活会为契机,把查摆出的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抓整改、促提升,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动党支部建设 走深走实 。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强化政治意识、提升 履 职能力,真正让党支部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心骨”、攻坚克难的“突击队”、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下一步,我将以实干担当 践行 初心,以整改提升凝聚合力,把党建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组织生活更有“党味”,让支部堡垒更有“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以上对照检查,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