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库集
关于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实地视察了 X 、 X 、 X 等科技创新机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科技局和 X 高新区管委会有关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及人大代表、企业和高校专家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我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产学研融合的基础更加扎实。 强化主责意识,坚持把产学研融合发展摆到加快推进引领 性国家 创新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全局中,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构建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融合基础。 一是 强化制度支撑。结合区情实际,研究出台了《 X 区加速打造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的若干政策举措》、《 X 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行动方案( 2023 — 2025 年)》等文件,规范引领产学研融合有序发展。累计建成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等科创 孵化载体 57 个,基本形成“一园一巷两湾区” 的产城发展 格局。 二是 强化考核激励。发挥区政府在产学研融合中的统筹抓总作用,坚持把产学研融合发展与区“创新活力榜”考核同步推进,加强部门街道板块间互通融合,协同规划产学研融合发展总体任务,做到责任共担、工作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全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三是 强化服务保障。改善产学研融合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质效和覆盖面,持续提升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重点科技企业全覆盖走访,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矛盾。实施金融助企行动,召开科技金融赋能创新企业对接会,协助 260 家科技企业申请科技贷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产学研融合的内涵得到提升。 坚持聚焦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产学研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凝聚资源力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 坚持校地企联动。开展“百校对接”活动,依托 X 、 X 等院校优势,推进校地企一体联动,举办 X 区校地 企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成立 X 区“校地企”人才 引育战略 联盟,举行“十里 X 十校同台”校地企融合创新发展大会,激活产学研融合源头活水,拓展产学研融合途径。 二是 坚持创新引领。依托区域高校优势,成立“ X ”,与 X 持续共建 X 创新湾区和 X ,与 X 和 X 共建武器装备轻量化创新协同中心,促进了创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人才聚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三是 坚持做强主体。突出产学研融合中企业主体地位,抓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围绕提升产业 链供应 链现代化水平,以科技企业成长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大院大所、龙头企业辐 射带动作用,构建以科技型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标杆的科技企业梯队。 2023 年,全区高新企业申报 327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评价超 1300 家,新 研 机构及关联带动企业营收全年突破 X 亿元。

(三)产学研融合的效果充分彰显。 扎实推动产学研融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能量动力。 一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出台《 X 区加快推进赋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措施》,强化产学研融合政策激励,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设 多层次科创孵化 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促进技术交易,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南京莱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创新人才参加 2023 年“省成果转化”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申报, 24 家企业申报项目成功入选,获得省、市技术成果转移支持资金近 3000 万元,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 二是 加快推进技术攻关。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学研融合,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融合支持力度,创建 X 、 X 等省级新型创新研发机构, 4 家企业成功申报 X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6 家企业入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库。组织 X 、 X 、 X 等 8 家新 研 机构申报省、市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南京 X 入选 X 省人才攻关联合体,推动产学研 融合走深走 实。 三是 加快融合品质提升。着眼创新引领,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航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融合平台建设力度, X 高新区与 X 、 X 、 中电科 55 所 、 28 所等 22 所国内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13 家,累计孵化引进企业 195 家,集聚院士 5 名, 2024 年 1 - 6 月新 研 机构及关联带动企业实现营收 21 . 35 亿元, X 、 X 联合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创建创新联合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