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 作出 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前三季度,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336 . 46 亿元、增长 2 . 8 % ,力争全年 一 产增加值增长 3 . 0 % 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73 元、增长 6 . 5 % ,力争全年增长 6 . 5 %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2024 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 强化党组织建设。优化机关 6 个在职党支部和 2 个退休党支部人员,开展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 8 堂、警示教育会 1 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4 次,各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 48 次、主题党日活动 32 次。调整联系支部局领导,深化“ 一 支部 一 品牌”创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部署、一体推动,增强业务“战斗力”。 二是 加强自身建设。召开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会议 1 次,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补贴监管等三项任务重点推进。开展工作作风督查 3 次,以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提高。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提拔科级领导干部 16 名,晋升职级 10 名,事业人员专业技术岗位晋升 27 名,引进选调生 2 名, 考调公务员 (参公人员) 2 名,事业单位公开招录、 考调 15 名 ,基本实现了年龄梯次配备、高素质专业化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大 帮扶援派力度 , 新增驻 村干部 3 名,共有 5 名干部对口援助甘孜州新龙县、雅江县、凉山州雷波县、巴中市恩阳区和非洲乌干达地区。 三是 做好实绩考核工作。聚焦今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7 大方面考核指标,全面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抓好中省反馈问题整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我市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获评“好”等次。
(二)抓好稳产保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一是 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以粮油“百千万”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造百亩超高产攻关点 30 个、千亩示范片 54 个、万亩带动展示区 8 个,创造了小麦亩产 421 公斤、中稻亩产 814 . 5 公斤、玉米亩产 830 . 5 公斤等高产记录,全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交流培训会在我市举办。当前秋收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粮食面积达 651 . 37 万亩、同比增加 3 . 07 万亩,产量 52 . 93 亿斤、同比增加 1 . 03 亿斤,粮食平均单产 406 . 26 公斤、同比增加 5 . 97 公斤,全年粮食丰 收在望。 二是 提升粮食产业效益。扩大本地酿酒粮定制规模,建设酿酒专用粮产销对接基地 67 . 25 万亩,其中:五粮液定制 33 . 25 万亩、溯源基地 20 . 5 万亩,郎酒订单 13 万亩,首次实现“五粮”本地化定制示范。预计可收购合格产品 19 万吨、实现 一 产产值 9 亿元、助农增收 1 . 46 亿元,定制生产基地亩均增收 300 元以上。 三是 确保生猪稳产保供。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承办全省稳定生猪生产现场会,对全市空栏规模养殖场补栏生猪按 50 元 / 头给予 一次性临时补助。加快实施生猪“百村百万”项目,按照 100 头母猪自繁自养、年出栏 2500 头商品猪和配套 400 亩以上种植园地为标准生产单元,在全市新(改扩)建“德康 2 号家庭农场”,建设标准生产单元 400 个、年底竣工 68 个,新增产能 17 万头,预计年 末能繁 母猪存栏 29 . 2 万头,全年出栏生猪 518 万头、居全省第 2 位。本轮我市“菜篮子”工作获评“优秀”等次,排名第 7 名,较上一轮考核提升 7 名。
(三)聚焦成果巩固,坚决牢守返贫致贫底线
一是 抓 实防止 返贫监测帮扶。落实常态化、网格化、闭环式的精细管理工作机制,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 10 月 20 日,今年新增识别监测对象 2937 户 9949 人,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 14225 户 46571 人,已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今年已稳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 4423 户 15066 人,累计消除风险监测对象 7991 户 26361 人,风险消除率 57 % ,其中识别纳入 1 年至 2 年的风险消除率 57 . 6 % 、识别纳入 2 年以上的风险消除率 87 . 9 % 。 二是 抓实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分析集中排查预估收入数据,市、县、乡三级同步开展数据分析和异常数据核实。全面清理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等转移性收入,指导到户帮扶,提升群众满意度。扎实做好务工就业,加强信息数据比对。目前,全市“两个高于”“三个清零”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 抓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义务教育保障上,资助学生约 27 . 57 万名,完成 4905 名适龄残疾儿童评估安置。医疗保障上,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率均达 99 . 99 % 。健康帮扶上,完成 HIS 系统并 接入省健康云 平台改造,实现信息精准识别、“一站式”结算。落实慢性病签约、大病分类救治,重点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率 99 . 94 % 。住房安全上,加快推进 606 户农村危房改造,竣工 540 户;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排查,核查消除 909 户疑似住房安全隐患。安全饮水上,共排查整改 365 户季节性缺水隐患。 四是 抓实考核评估等问题整改。持续推动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省反馈的 106 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排查 433 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做好农业农村厅暗访组、省政府目标督查室来宜暗访、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双 台账双销号 ,会同有关市直部门指导翠屏区、高县、兴文县整改清零。指导珙县做好挂牌督办问题整改,已制定验收方案和验 收指标,筹备近期开展市级验收。 五是 抓 实重点 区域协作帮扶。聚焦易地搬迁区域,调度搬迁家庭 零就业 动态清零,指导推进 3 个安置点规范化建设。落实“三盯三线”管理机制,截至目前,今年已到位各级衔接资金 18 . 2964 亿元,其中 9 . 96 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 586 个。 浙川 产业协作示范园今年新增引导 落地投产 企业 11 家,实际到位投资 6 . 55 亿元,相关 做法获农业 农村部党组成员黄艳高度肯定,并作为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四项行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四)坚持三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发展
一是 培育主体延伸产业链。对全市涉农企业进行精准摸排,摸清全市涉农企业现状,分类建立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储备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实施 智改数转 和设备以旧换新等项目,推动革新技术、升级设备、提高产能。开展农业企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发布农业招商引资机会项目 95 个,签约项目 19 个、总金额 13 . 11 亿元,在谈项目 34 个、总投资额 25 . 74 亿元,前三季度全市涉农 规 (限)上企业实现产值 281 . 09 亿元,增长 6 . 65 % 。抓好农业产业化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认定,今年共培育储备 18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推荐上报 7 家,川红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国家级龙头企业 5 家、省级 67 家。规划新建农 文旅基地 产业空间 35 个(改扩建 45 个),共包装项目 453 个、计划总投资 45 . 8 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 173 个、投资 24 . 33 亿元,新培育涉农企业 317 户。 二是 畅通渠道拓宽供应链。完成山勾勾中央厨房冷藏设施项目、绿源公司终端冷库项目等 10 个农产品供应 链项目 建设,农产品冷 链流通 率提高 5 个百分点。全面摸排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农副产品需求并形成清单,打通“供应端”到“需求端”渠道,今年全市农副产品规模化采购金额达 54 . 62 亿元。建成全省首个茶业电商直播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12 . 06 亿元、增长 17 . 07 % ,预计全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 15 亿元。x市 早虾产业 联合会和x机场空港物流公司成功签订协议,航空物流成本最高降低 1 元 / 公斤。 三是 培育品牌提升价值链。积极申报省农业品牌目录、名特优新、“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等农产品品牌,新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 17 个,全市现有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录产品 26 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 22 个。对 2023 年新发展或续展认证绿色食品的 18 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 53 个 产品奖补 102 万元 ,全市绿色食品达 132 个。“x早茶”“川红工夫”分别入选 2024 年中国 茶区域 品牌价值 top20 、 top50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兴文县“中国早虾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