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中遇到这些逻辑错误该怎么改?(附案例)

行文中遇到这些逻辑错误该怎么改?(附案例)-文库集
行文中遇到这些逻辑错误该怎么改?(附案例)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撰写文章时,要追求文章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在实际行文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逻辑错误,甚至在一些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里仍存在许多典型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本文主要与大家分享常见的属于“概念与判断”类逻辑差错的修改方法。

概念不明确

用概念表达思想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定要明确。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等,可将概念分为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等。如果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不明确,就会导致对概念的误用,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形式。

1. 误解概念原意

案例:

我们要当好深港两大特区的文明使者,就不能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能没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

分析:

香港是我国依法设立的特别行政区,属于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深圳“经济特区”是不一样的,不能将二者并列相称为“深港两大特区”。应该将“深港两大特区”改为“深港两地”,以避免对“特区”概念的误解。

2. 概念模糊

案例:

这个会议有一个特点,就是参加的人数极少,每次只有 10 余人左右。

分析:

“ 10 余人 ” 是 10 人以上的概数,这个概数后边再加上 “ 左右 ” ,范围就模糊了。 “10 余人 ” 是比 “10 个人 ” 多; “10 人左右 ” 可能是 “ 不到 10 人 ” ,也可能是 “10 多个人 ” 。 “10 余人左右 ” 的说法只能造成概念模糊,无法界定。因此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要么去掉 “ 余 ” ,要么去掉 “ 左右 ” 。

3. 概念重叠

案例:

回首反观近现代东西方社会历史演化的不同轨迹。

分析:

此例中的“回首”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指“回头”“向后扭头”“把头转向后方”,一指“回顾”“回忆”;“反观”指“反过来看”“回过头看”“从相反的角度来观察”。“回首”与“反观”联合使用,意思就变成了“回头回头看”。这与作者的原意是不同的,而且显得重复累赘。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要么删除“回首”,要么删除“反观”。

4. 误用集合概念

案例:

出版商去年印刷了 50 万本书籍,比前一年增长了 14% 。

分析:

此例中的“书籍”一词是书的总称,是个集合概念。它只能用在集合体上,在它前面不应加量词,加上量词就使它变成非集合概念了。应该直接删除“籍”字。

明确概念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不当

逻辑学中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方法有“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等。

“定义”是表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定义过程中,要求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完全相同,否则会犯“定义过窄”或“定义过宽”的错误。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在划分过程中,要求划分所得子项的外延必须与其母项的外延相等,否则会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且划分后各子项的外延之间必须互相排斥,不能是相容关系,否则会犯“划分不当”的逻辑错误。

“限制”是指通过缩小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限制只能由外延较大的概念(即属概念)向外延较小的概念(即种概念)过渡,而不能相反,否则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